皇城墙遗址,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安门东西两侧。皇城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并于永乐十八年完成建设。
历史沿革
皇城墙最初作为明代皇宫外围的防御设施而建造,其设计遵循了当时的建筑规范:宫殿周围环绕着紫禁城,紫禁城外则有皇城保护。皇城墙采用砖石结构,表面涂以朱红色涂料,顶部覆盖黄色琉璃瓦。皇城墙共有四座城门,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南侧的大明门后来更名为大清门,北侧的北安门被改称为地安门。此外,皇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在清朝时期经过重建后更名为天安门。皇城墙全长约9,000米,墙体高度达6米,底部厚度约为2米,顶部宽度为1.73米。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发展的需求,皇城墙及其附属城门逐渐被拆除。目前,仅有天安门两侧的部分城墙得以保存,东起北京饭店,西至中南海。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01年9月,皇城根遗址公园在此处建立。
文物保护
皇城墙遗址现已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体现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参考资料
皇城墙遗址.携程攻略.2024-09-26
北京皇城墙遗址——北京古建(八).百家号.2024-09-26
皇城墙遗址.马蜂窝.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