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利
王海利,男,1972年生,籍贯山东省,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埃及学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世界上古史、古代东方史、埃及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研究方向为埃及通史、埃及历史学、古埃及文字、中埃文明比较研究等。
人物经历
1992年考入内蒙古民族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埃及学专家刘文鹏教授学习埃及学。1994年,转入国家教育部委托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IHAC)学习,先后跟随美国、德国、英国等外家专家学习世界古典文明,专攻埃及学,1999年考取著名历史学家林志纯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200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复旦大学、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8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至今。2007—2008年,获瑞士联邦政府基金会资助,在巴塞尔市大学从事埃及学研究。2010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基金会资助,在德国图宾根大学从事埃及学研究。2015—2016年,获中国留学基金资助,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文史哲》、《德国东方学会杂志》、《哥廷根埃及学论坛》等杂志上,发表中、英、德语论文30余篇,出版《埃及通史》、《埃及学的历史》、《失落的玛阿特》等专著多部。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并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古代史》主讲教师。
主要贡献
论文
《古埃及“只娶不嫁”的外交婚姻》,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译名问题》,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
《古埃及文献“能言善辩的农民”的多视角研究》,载《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古埃及女性地位考辨》,载《西亚非洲》,2010年第2期。
《略论古埃及人的伦理观》,载《东方哲学》,2002年第1期。
《论古埃及公主不外嫁》,载《东方研究》,2007年第2期。
《科技解读古埃及木乃伊》,载《历史教学》,2007年第2期。
《古代埃及社会观简论》,载《北方论丛》,2008年第6期。
《古典作家对埃及学的贡献》,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喜克索斯王朝与古埃及帝国》,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关于喜克索斯人的起源问题》,载《历史教学》,1998年第4期。
《图坦哈蒙之死新探》,载《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
4期。
著作
王海利著:《法老与学者:埃及学的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王海利著:《图坦哈蒙3000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
王海利著:《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妇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
王海利编著:《古埃及神话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