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改委研究所曾是国家体改委的工作部门。1982年,体改办升格为体改委;1998年3月,国家体改委更名为体改办。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体改办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概况
1984年12月成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首任所长是高尚全。体改所一度叱咤风云,它由一批优秀青年组成,其释放的能量,对历史的贡献,对那个时代青年的影响,都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篇章。1990年,体改所被合并到经济管理研究所,改造为经济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所。原体改所的大部分成员后来各奔东西。
1983年2月成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除了做研究,有些场合,体改委作为政府机构不方便出面时,就由体改研究会牵头,比如,巴山轮会议虽是体改委主办,但是由体改研究会出名义。谁也没有想到,它有这么长的生命力,成为体改委元老们散发余热的场所,和发出声音的阵地。因为他们的存在和影响,体改研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1986年1月,体改委成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和编辑部,陈贤经任总编辑,出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内部参考》。回想80年代在体改委的岁月,原宏观司司长许美征(1930年生)说:“虽然在中南海里上班,但是,大家的生活很清苦,住房条件差,一门心思干活,是拿出干革命的劲头来工作的,有志向,有意思。”高尚全说:80年代是改革的黄金年代,也是我最繁忙的年代。
从1982年到1988年,与体改委同时存在的还有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制计划,宏观调控;国家经济委员会,主管工交,维持运行;体改委,推动体制转轨。那时,中国经济的运行得力集团于这3个支点。3个委员会在工作上有重合、有矛盾、有争论,又相互依存。很多年过去了,三委都不存在了,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思考。因为,中国是从这样的体制走过来的。而体改委的历史遗产,还需要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再认识。
人才济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开始聚拢人才。“当时我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主任,从各部门各地方集中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者型干部。他们在工作上是比较能干的,思想上是比较解放的,对改革是有过一些研究的。”高尚全说,这批人当中,即包括杨启先、周小川、楼继伟、郭树清、张维迎、华生等等。
由于他们多是赞成市场经济的,在当年,这些人多被传统理论界视为“异端”,譬如张维迎。
1983年8月20日,还是西北大学研究生的张维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为钱正名》一文。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个小新闻:首都个体户座谈,反对向钱看。随后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个正常有序的社会里,钱是社会的一个奖章,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作贡献。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作坏东西。文章发表后,全国旋即掀起一场针对张维迎观点的大批判,首都报纸整版发文批驳。而且,文章还被陕西省的某主要领导点了名。西北大学校方承受巨大压力,张维迎也因此差点不能毕业。
这件事对张维迎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难关。然而“祸兮福之所倚”,这篇文章被高尚全看到了。“过去认为钱是万恶之源,而他为钱正名,让我觉得这个年轻人有思想,就把他调到我们体改研究所来了。”后来,体改委又把张维迎送到牛津大学去学习。
参考资料
发改委牵头“新版体改委” 国务院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观察者.2022-08-11
新“体改办”构想.新浪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