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榕树皮

榕树皮

榕树皮,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来源于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的树皮。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榕树,又称榕、小叶榕、倒生树、赤榕、倒生木、不死树、细叶榕、避暑树、正榕、绳树、龙树、万年青,是一种常绿大乔木,高度可达15-25米,胸径范围为50-70厘米。全株含有乳汁,老树枝上生长有气生根,呈深褐色。树叶互生,叶柄长度约为7-12毫米,托叶形状为披针形,长约8毫米。叶片质地坚韧且略带肉质,形状多样,包括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尺寸一般在3.5至8厘米之间,宽度通常为3-4厘米。叶子顶端钝尖,底部楔形,表面颜色深绿色且有光泽,背面则呈现浅绿色,边缘可能带有浅波状。基出脉数为3条,侧脉纤细,数量在3-10对之间。榕树的花朵以隐头花序的形式出现,即榕果,这些果实可以单独生长或者成对出现在腋部,也可以附着在已经脱落的枝叶腋部,形状为扁球形,直径约5-10毫米,成熟后会变成黄色或微红色。基部的苞片为阔卵形,能够保持宿存状态,没有总花梗。在同一花序托内部,雄花、瘿花和雌花共存,它们之间的间隔有一些刚毛。雄花分散地分布在内壁上,花瓣有三片,接近匙形,雄蕊仅有一枚,其长度与花丝相等。瘿花要么无梗,要么只有短梗,花瓣也是三片,呈广匙形,花柱位于侧面,较短。雌花同样可能无梗或仅有短梗,花瓣与瘿花相似,但体积更小,花柱位于侧面,比子房短,柱头呈棒形。榕树的果实为小型卵形。花果期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11月。

栖息环境

榕树多见于海拔400-800米的林缘或旷野地带,既可以作为野生植物自然生长,也常常被种植作为行道树。

药用价值

榕树皮具有止泻、消肿、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泄泻、痔疮、疥癣等症状。具体使用方法为内服煎汤,剂量为9-15克;外用时,则应适量煎水清洗患处。。

文献记录

关于榕树皮的文献记录,主要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提到其具有止痒的作用,《海宁市药物志》指出它能止泄泻、疥癣、痔疮。此外,在同书也有提及,榕树皮可用于治疗疥癣、疮疡、痔疮,建议通过煎水洗涤的方式使用。

参考资料

榕树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11-01

榕树皮.39健康.2024-11-01

榕树皮-中药词典.正保医学教育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