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寺,位于福州市乌山麓东侧,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采用穿斗式木构架,重檐九脊顶。寺庙半隐于舒啸岩后,曾是诗人墨客集会酬唱的场所。
正文
清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教会在乌山扩充占地,调戏妇女,伪造地契,兴建教堂,激起民愤,万余民众聚集弥陀寺,拆毁教堂,爆发福州近代史上有名的“乌石山教案”。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霸石前。国朝乾隆间建,舒啸岩、小洞天、俱见《名胜》。仙床、见《古迹》。红雨山房见《第宅园亭》。在焉。郭柏苍《壬午游弥陀寺》诗:“一别故山事事非,上方无恙闭柴扉。雨过秋气沉高树,风定蝉声近落晖。坦腹仙床花入梦,昂头霸石月生衣。当年领客攀处,扫尽腥臊见翠微。”(光绪戊寅中秋节三日,沿山儿童各执编菅,将连亘夷楼烧毁,官不能禁。今夷人远徙,道山观、霸石、雀舌桥、冲天台俱已收复,官以其地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