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行动(Operation Blue Star)指的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的镇压旁遮普省锡克族独立的军事行动。
锡克教于16世纪兴起于旁遮普,阿姆利则城的阿姆利则金庙为其圣地。80年代初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徒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运动。锡克教极端分子组织武装部队,在金庙内设立总部。1984年4月4日,联邦政府宣传旁遮普为“危险的骚乱地区”。6月1日,英迪拉·甘地批准军方的所谓的“蓝星行动”。1984年6月6日,印度政府军的坦克开进了锡克教圣地旁遮普邦阿姆利则的金庙,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政府军完全控制了金庙,576人在冲突中丧生(政府军84人,锡克族492人),348人受伤,1417人被捕。
蓝星行动虽然镇压了锡克教极端主义势力,但是攻打锡克教圣地并且杀害数百名锡克教徒的行为,极大伤害了锡克教徒的宗教感情。最终也给英迪拉·甘地带来了杀身之祸。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自己的官邸被她的锡克教贴身护卫刺杀,使印度深陷宗族冲突泥潭之中。1984年11月11日起,反锡克教暴乱开始,印度教暴徒在城市里游荡,对锡克教徒进行有组织的袭击,导致首都新德里锡克族不得不返回旁遮普省邦避难,直至下任总理拉吉夫·甘地上台,采取刚柔并济、分化软解的手段,同阿卡利党内温和派合作,这场旁遮普暴乱才得以平息。。
行动背景
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1月19日赢得了国大党议会党团选举的胜利,顺利地继承了父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政治事业,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总理。
锡克教于16世纪兴起于旁遮普,并流行于此地区,阿姆利则城的阿姆利则金庙为其圣地。80年代初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族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运动。锡克教极端分子组织武装部队,在金庙内设立总部。
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1984年5月代表锡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党宣布,为制止粮食外运,从6月3日起开展“不合作运动”。旁遮普作为印度粮仓,为印度提供一半的商品粮。阿卡利党的行动对印度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对面临大选的英-甘地总理十分不利。
在阿卡利党的组织下,锡克教徒还展开了多次游行活动,包括“反对歧视锡克族运动”“不服从运动”,规模也进一步膨胀,动辄以10万计。锡克教极端主义势力在1983年先后制造了一系列针对印度教的暴力袭击事件,以宾德拉瓦勒为首的锡克教原教旨主义势力,在旁遮普地区不断制造暴力事件。仅旁遮普地区发生的暴力事件共达1200多起、400多人死亡,共计12个县的37个铁路车站被袭击。
印度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突出反映在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地方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地方分离主义势力也此起彼伏。为了保障国家的统一,英迪拉·甘地决定加强中央的权威,采取中央集权的做法,削弱地方势力,但是这些做法没能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反而加剧了紧张形势。国大党政府与宾德拉瓦尔进行了数次谈判,效果也不佳。
行动过程
面对旁遮普暴力恐怖的混乱局面,1984年4月4日,联邦政府宣传旁遮普为“危险的骚乱地区”。6月1日,英迪拉·甘地批准军方的所谓的“蓝星行动”,决定用武力来镇压和清剿恐怖分子。此时的贾奈尔·宾德兰瓦勒和他的战士们在锡克教的至圣所—阿姆利则的阿姆利则金庙(Golden Temple)避难,他们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军火库和防御工事。
1984年6月2日,政府调10万军队进入旁遮普,并包围金庙。军队指挥官命令金庙内所有武装分子出来投降,并要的必须要人员离开该地。一些人出来了,被拘留,包括阿卡利党的一些领导人。但贾奈尔·宾德兰瓦勒和所有武装分子都拒绝出来投降。
1984年6月5日,政府军同守卫金庙的武装锡克族交火,6月6日凌晨,开始进攻金庙,阿姆利则城内枪声大作。锡克教徒经过一阵短暂的慌乱后,迅速各就各位,拼命抵抗政府军的进攻。由于英迪拉·甘地一再要求军方尽量不要用重武器攻击阿姆利则金庙建筑物,因此印度士兵只能跟在坦克后面,缓慢地向金庙正门逼近。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印度武装部队坦克已撞倒了金庙大门,但躲在沙包后的锡克人用机关枪封锁住从大门广场到神殿的通道,许多政府军士兵被打死打伤。
到上午9时许,政府军依靠兵力优势,控制住金庙所有出入口,并一步步压缩锡克族的阵地,政府军的大喇叭还反复播放政府的劝降通告。中午以后,失去耐心的政府军开始向金庙内开炮,锡克人的据点被一一摧毁。
行动结果
贾奈尔·宾德兰瓦勒在激战中被打死。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政府军完全控制了金庙,576人在冲突中丧生(政府军84人,锡克教徒492人),348人受伤,1417人被捕。
事件影响
被迫撤出金庙
占全印人口2%的1400万锡克教徒,不论其政治倾向如何,都对金庙圣地崇敬有加,珍视如同生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其他城市都爆发了锡克人大示威。示威者高呼:“一个贾奈尔·宾德兰瓦勒倒下云,一千个贾奈尔·宾德兰瓦勒站起来!”此后,在印度武装部队中曾发生了锡克士兵哗变(在印度军队中锡克人占13-14%,在空军驾驶员中占35%,军官锡克人的比例更高)。
1984年9月2日,世界锡克教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政府9月30日前撤离金庙,否则长老们将于10月1日组织一次“解放金庙大进军”。9月29日,政府和锡克长老达成协议撤出金庙,至此冲突暂时平息。
英迪拉·甘地之死
“蓝星行动”尽管挫伤了锡克教中的极端主义分子锐气,但却也引起了所有锡克族的不满与愤慨,认为这是对圣地的亵渎和锡克族的屠杀。部分极端分子更是潜藏到旁遮普邦的农村地区,重新组织起寻求自治的锡克人,与国外的锡克人呼应,建立起总部在伦敦的“卡利斯坦国”,准备针对英吉拉·甘地的复仇。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在自己的官邸被她的锡克教贴身护卫刺杀。国大党认为,英迪拉·甘地之死平息了锡克人的愤怒,她用生命完成了殉道。刺杀事件后,整个城市掀起了反锡克的愤怒狂潮,谋杀和破坏击碎了本来就不安的城市心脏。
反锡克教暴乱
1984年11月1日起暴乱开始了,印度教暴徒在城市里游荡,带着刀枪和一桶桶的煤油,焚烧人、住宅和商店。国大党为印度教复仇者提供武器,并承诺会奖赏他们的杀戮。拥有加油站的国大党议员为行动提供煤油,派车辆参与突袭。国大党官员拿出锡克家庭的地址清单,有组织地实施袭击。警察没有遏止印度教暴徒,还进一步散布谣言煽动他们,说锡克族正企图秘密推翻国家。医院拒绝治疗锡克教徒受害者,警察局也拒绝为针对锡克教徒的犯罪立案。 整整四天时间,暴力肆虐。
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拉吉夫(Rajiv),在她去世当晚宣誓就职成为总理,对暴力现象发表了恶名昭彰的冷漠评论:“大树倒下,大地震动。”
据统计,首都新德里2500多人死于骚乱,其中大部分是锡克人,导致新德里剩余的锡克人不得不返回旁遮普邦避难。直至下任总理拉吉夫·甘地上台,采取刚柔并济、分化软解的手段,同阿卡利党内温和派合作,这场世界闻名的旁遮普省暴乱才得以平息。
蓝星行动指挥官被袭
2012年9月30日,“蓝星行动”指挥官、退役中将布拉尔与妻子米娜在晚餐后步出饭店被四名锡克族袭击,其中3人企图以短刀对布拉尔割喉,但在其反抗后身受重伤被送医院,救了回来。
金庙事件30周年悼念活动爆发冲突
2014年6月6日,在印度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的30周年悼念活动中,数十名锡克教激进信徒与活动组织方锡克教全国最高决策委员会(SGPC)爆发冲突。一群手持刀剑的信徒与寺庙工作人员起冲突,导致至少10人受伤。金庙管理方表示,冲突发生在庙内举行的1984年印度武装部队占领该神庙的纪念活动中。
参考资料
国际思想周报|来自耶路撒冷的焦虑;失去希望的印度反对党.澎湃新闻.2024-05-27
印度金庙事件发生.央视网.2024-05-27
印度阿姆利则金庙事件30周年 锡克教徒爆发冲突.观察者.2024-05-27
印度政要︱英迪拉·甘地:“铁娘子”的辉煌与悲情.澎湃网.2024-05-27
英迪拉·甘地被刺如何引爆印度社会的宗教冲突.澎湃新闻.2024-05-27
跨国暗杀风波背后,被枪杀的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到底和印度有多大仇怨.新浪.2024-05-27
印度政要︱索尼娅·甘地:尼赫鲁家族的传奇媳妇.澎湃新闻.2024-05-27
尼赫鲁-甘地家族的政治传奇.新浪新闻.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