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区域、城镇或乡村在其与外部地区的经济联系中所形成的特定空间关系。

重要性

正确理解并阐述一个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对于了解该地区在国民经济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其地区经济优势,以及解决相关生产布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无论其地域范围大小,都应考察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外联系,以及在整个体系中的定位。研究的重点在于结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研究其与周边地区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协作、产品市场、金融信贷、客货运输、科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其在地区经济联系中的地位。同时,该地区在政治、军事、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对经济地理位置的影响,也是研究经济地理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

研究目的

研究经济地理位置的目的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内容和地区范围。例如,沈阳市既可以作为省会城市研究其在辽宁省的经济地理位置,又可以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研究其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其经济地理位置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差异。经济地理位置是一个历史性概念,需要将其与地区经济发展史相结合进行考察。上海市的经济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数百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自然资源的重大发现、生产力分布的改变、新交通干线的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某些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发生相应的调整。

变动性

经济地理位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

参考资料

经济地理位置的定量评价.万方数据.2024-11-08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搜狐网.2024-11-08

40年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搜狐网.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