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英语译名: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KFUST),简称“高雄科技大学”。创办于1995年,位于中国台湾省高雄市楠梓区。前身为高雄技术学院。

1998年7月,获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同意更名为“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是高雄都会区的第一所科技大学。校训为“敬业乐群,卓越创新”;成立的宗旨为创办一所与产业界需求紧密结合的技职高等学府;并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培育具有敬业乐群、卓越创新精神的产业发展的人才,及从事着重实务应用研究与服务工作,真正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设校的理念为:实务与理论兼具、教学与研究并重、专业与通识结合、人文与科技相融、创新与务实兼容。

2018年2月1日,该校与高雄科技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正式合并,成为“高雄科技大学”,三校合并后,学生人数达2万7,320人,跃升成为全台最大规模的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英语译名:National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KFUST),校名简称:高雄科大、高科大。其前身为1995年于高雄市地区所创立之“高雄技术学院”,并获教育部同意于1998年改名“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是为高雄都会区第一所科技大学。现设有 工学院、电机资讯学院、管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与、外语学院等五座学院、十五学系、十五个博士班、二十七研究所、十四所硕士在职专班、与MBA、EMBA、IMBA等经营管理硕士学程。

根据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委托台湾评鉴协会于2005年所进行之全国科技大学评鉴,高科大位居科技大学总体绩效的全省第三,南台湾排名第一。为因应学制更迭,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于2011年(100学年度)起将逐步停止招收二年制大学部,拟改由招收四年制学士班及新增学院、系所。

学校历史

1993年,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于大高雄市地区设立“高雄技术学院筹备处”,系台湾省政府为配合“亚太营运中心(APROC)”计划所创设的大学。

1995年 正式成立“高雄技术学院”,即高雄都会区第一所技术学院。建校之初设有金融学系、电脑与通讯工程学系及营建工程学系大学部学士班。

1996年,成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运筹管理学系、资讯管理学系、行销与流通管理学系及财务管理学系大学部学士班。

1997年,成立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学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应用英语学系、应用日语学系及应用德语学系大学部学士班。

1998年,改名“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为大高雄地区第一所科技大学。同年并成立工学院、管理学院与外语学院。

2000年,获“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审定通过“高雄科技大学”商标(第41类)。获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审定通过“高科大”商标(第16、18、25、41、42类)。

2006年,增设电机资讯学院与财务金融学院、电子工程学系及会计资讯学系大学部学士班。

2007年,招收电机资讯学院高中生不分系工程与电资学院菁英学士班。

2008年,招收科技大学校院高职生繁星专班。

2009年,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建校十五周年。

2018年2月1日,该校与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及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正式合并,成为“高雄科技大学”,三校合并后,学生人数达2万7,320人,跃升成为全台最大规模的科技大学。

院系设置

院系分布

截至到2015年12月,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共有5个二级学院,14个学系。

通识教育中心

外语教学组

博雅通识教学组

体育教学组

多媒体英语自学中心

1.外语教学组

2.博雅通识教学组

3.体育教学组

4.多媒体英语自学中心

研究中心

(以上星系来自“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官网)

学校象征

校徽

• 高雄科大校徽系由“高”字之笔画造型变化而成,除代表学校所在地高雄之外,两道朝上展翼振翅的“翼状”造型,代表着“跃升”、“起飞”及永无止境地追求“创新”和“卓越”的理念,并有着莘莘学子努力上进的意象,搭配于两道翼形图案下端英文“i”字与“书本”的图形,则是由高字中的双“口”演变而来。

• “i”字图形代表着产业界(industry)并兼具工作中“人”的形状,意味着“实践”与“以人为本”等涵意;至于“书本”图形,则象征着“教育”、“学术”。

• 由深层意义来看,校徽中的“书本”与“i”字,代表高科大学术与产业相互交融、理论与实务紧密配合,且充分反应出实务活用理论教学及研究方向的设校理念。

校训

敬业:主动积极、忠诚奉献

乐群:互重和谐、合群贡献

卓越:精益求精、超越自我

创新:创造发明、日新又新

商标

高雄科技大学于2000年7月及12月向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智慧财产局申请取得高雄科大®;(第41类)高科大®;(第16、18、25、41、42类)的两专属注册商标简称。

日后国内其他大专院校将不得使用相同简称于公开场合(如网络、报章、公文),俾使社会大众对于学校辨识度上有着极大的裨益。

学校环境

高科十景

绿漾奇迹——池(高科生态池)

于2005年高雄科大十一周年校庆时,由全校师生透过网络投票所票选出 之高科大十大景点,每一景点皆有其专属之境语,位于西校区大门入口处人工生态池“鸻池”为十景中得票数最多且最具独树一帜风格之校园景点:

生态鸻池;迎曦亭;时光喷泉;落阳坡;春满翠堤;大学桥;水广场;垂叶榕系道;知识拼图;木棉道。

校园环境

校园占地约七十五公顷,东西校区横跨高雄市楠梓区与高雄县燕巢乡及桥头乡,分隔于中山高两侧以跨高速公路大桥(大学桥)相接连;因考量到连接东、西校区大学桥载重之限制,游览车等大型车辆也务必经由东校区(燕巢乡大学路)大门进入校园。并可搭乘台湾高铁至新左营车站下车,之后转搭台湾铁路新左营站区间车至楠梓车站,再搭乘高雄客运欢乐99巴士至高雄科技大学校区。

赛恩斯广场 ─ 时光喷泉水柱

高雄捷运红线并设有R22-青埔(高科大)站(中油桥头油库附近)离学校约3公里处,业于2008年3月9日随红线通车启用,且于R21-都会公园站设有红58接驳公共汽车约15分钟至高雄科大校区。此外未来高雄捷运燕巢线也将设置站点以连接高雄科大东西校区,而高科行政大楼正门以南拟增加十公顷研究中心预定用地以及开辟四十米大道连接台22线旗楠公路,届时校园对外交通方可顺畅便捷、建设蓝图更可回归完整致使于高雄科大更臻于完善。

学校校区

• 高雄科技大学东校区(教学研究区)

为各大学院及研究中心所在地,主要建筑计有工学院大楼(实验大楼、宪章馆)、管理学院教学大楼、外国语文学院教学大楼(多媒体英语自学中心、金控教学中心)、图书资讯大楼(图书资讯馆、国际会议厅、艺文展示厅)、财务金融学院教学大楼、电机资讯学院教学大楼、学生活动中心(室内综合体育馆、多功能集会堂)、综合教学大楼、实作工场、行政大楼、教师研究室大楼(2009年兴建)、高科大招待所及学人宿舍。

• 高雄科技大学西校区(运动休憩区)

为学生宿舍及各类运动场所在地,主要建筑计有男女学生宿舍(男生宿舍:敬业楼(A、B)栋、女生宿舍:乐群楼C、D、E栋)、多功能室内标准温水游泳池、多功能健康体适能中心、翠堤亲水空间(烤肉休憩区)、人工生态池(鸻池)及各式运动场地(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棒垒球场、足球场、射箭场、羽球场、溜冰场)等设施。

学校建设

学校特色

• 教师资历最优:专任教师96%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排名省内科大第一,并拥有丰富产学经验,传授最符合产业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 学习环境最佳:校园优美宽阔,软硬体设备新颖先进,注重节能及环境绿美化,曾荣获“环保有功学校”,注重校园建筑安全,曾获“防火标章奥斯卡银质奖”,为省内首创,也是省内唯一获得该奖的学校。

• 升学就业畅通:学制完整,从大学部、硕士(专)班至博士班,提供最佳升学进修管道,并积极辅导、奖励学生考取各类专业证照、推动最后一哩就业学程,希望达成毕业即就业目标。

• 国际交流合作:与美、英、日、俄、德、奥等外国知名大学缔结兄弟院校,进行交换师生、双联学制等国际交流计划,并与台湾志愿服务国际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合作,从事国际志工服务。

迈向国际化

21世纪是地球村的世界,除了外交、经贸、政治等与国际化息息相关外,教育国际化也是 一种主流趋势。立足台湾,放眼世界,推动互利友善的国际合作关系,扩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素养,及强化外语能力,皆是该校致力达成的目标。为积极推动国际事务与国际交流,该校特别成立专责单位“国际事务处”,协助校内各单位办理国际性活动,以及提供外籍学生与学者完善的咨询服务,进而深化校园整体的国际化程度,提升该校的国际竞争力与知名度。

产学研发

为了建立该校产学合作特色,整合研究资源,充分提供各政府机关、产企业界进行专题研究、技术研究发展、产学合作及技术服务,成立8个校级研发中心,以建立研究重点特色,提升研发能量,并协助产业界解决问题,为产学及育成之最佳顾问与伙伴。

创业型大学

该校审视国际潮流、产业需求及高等教育环境变化,率先于2010年宣示转型为“创业型大学”,作为该校定位及发展愿景。创业型大学强调的是“创业精神”,并非狭义地要师生都去创业,以学生创业数字为唯一目标,而是更广义地让师生可以藉由掌握市场契机,及运用组织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而创造商品新价值,并在过程中培育学生具备创新的特质,及拥有“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使学生同时兼具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进而创造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

3校合并首例 高雄科技大学昨揭牌.中时电子报.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