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读是一种传统的汉语语音标注方法,主要用于区分汉字的不同发音。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红色墨水在字的四个角落绘制半个圆圈来标记不同的音调。这种标注方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如《汉字评林·凡例》中提到:“一字有数呼者,则准声韵,半圈于四周,以别之。”

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圈读有时被用来表示特定的含义。例如,“五经”中没有“阵”字,而前人在猜测“四书”中的人物名字时,将“陈”字借用为“阵”,并在此处加上了圈读符号。这表明“陈”字在这里应该读作“阵”。

在灯谜中的运用

在灯谜领域,圈读被称为异读。在过去,当谜底或谜面中有字需要异读时,通常会通过添加或去除圈读符号来进行提示。例如,在一则名为“红影格”的灯谜中,谜面“重栏一角红”暗示了一个“恶”字原本带有圈读符号。

异读法

异读法是指某些汉字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发音。这些变化可能涉及声调的变化,也可能涉及到整个字的读音变化。在灯谜中,异读法常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技巧,与其他谜法结合使用,使得谜底更加难以察觉。例如,一首唐诗中的“单于夜遁逃”一句,其中的“单”字在异读后,使整句话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从而能够对应到另一个成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