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芙生(1923年11月28日—2018年10月31日),江苏无锡人,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石化总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侯芙生同志,因病于2018年10月31日17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生平

1923年11月28日,侯芙生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早就读东林小学和正风中学。

1947年,侯芙生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获理学士

1950年,侯芙生历任石油工业部东北石油十厂总工程师,石油部生产技术司主任工程师、处长,石化部石油化工科学院处长,石油部炼油化工生产司副总工程师、副司长等职。

1983年,侯芙生任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正局级),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1995年,侯芙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10月31日,侯芙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研究贡献

侯芙生长期从事炼油、石油化工及化纤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多次负责编制炼油、石化生产和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以石油为原料的炼油、化工、化纤行业的联合,实行原料的优化互供;指导渣油催化裂化制乙烯等炼油、石油化工重大科技攻关;改革润滑油传统生产工艺;指导节能技术改造,大幅度降低能耗;解决重大工程项目如高桥重油催化、扬子加氢裂化、齐鲁氯碱以及抚顺市纶、岳阳市已内酞胺等装置运行中的技术难题。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主编《石油炼制基本知识》《中国炼油工程师手册》《走向21世纪的中国石化工业》等专著4本。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个人作风

侯芙生是个作风正派,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事业认真负责的老科学家。他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真正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侯芙生更是一个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1982年,应壳牌邀请,侯先生率团去法、英、德、荷四国参观考察炼油厂。侯先生对这次考察很重视,从炼油厂的技术操作管理、节能、环保到所有工艺,包括常减压病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润滑油台架评定等,一项一项实地考察。

侯先生对代表团的团员要求也很严格,要求他们都要懂外语。会上是有翻译的,但是,他要求每个人都要用英语提问,并做详细记录,会后认真核实。回国后,上报了出国考察的一本详细的技术汇报,并在石油部专门举行了报告会。这次考察,对中国今后的润滑油品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整个润滑油工艺得到了全面改革。当时中国的润滑油是按苏联模式生产,润滑油生产水平都不太高,润滑油基础油质量较差,当时被派到石油七厂搞试点,进行技术攻关,终于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基础油。

突出业绩

但要做出好的润滑油,光有合格的基础油不成,还要有好的添加剂,好的配方,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侯先生在参观完英国的一家润滑油调和厂后,觉得很不错。于是他们决定改变生产体系,改成生产基础油,再调和成成品油的工艺体系。并于当年把原来搞军工燃料的621厂,改造成现在长城润滑油公司,使原来只用供军用的润滑油开始走向民用市场。到了八十年代末,中国的润滑油技术和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中国终于可以生产出高档润滑油。后来证明,长城润滑油成长得很好。应该说,长城润滑油能有今天的成绩,侯老是功不可没的。

侯先生在考察时发现,壳牌那么大的公司,那么多产品,只使用一个商标。他意识到公司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于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主张一个公司只树立一个品牌。基于长城汽车润滑油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开来,他就建议把“长城”品牌在市场上树立起来,并把石化系统内的其他润滑油品牌都统一到“长城”上来。2004年,中国石化的润滑油品牌终于实现了“长城”的统一,并取得成功。

此外,壳牌公司的低能耗也引起了侯先生的注意。当时国内能耗在105万大卡,这就意味着,每炼一吨油就要消耗十分之一的油。于是,在他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炼油厂开始大搞节能改造。经过六年的努力,将能耗降低到71万大卡,6年节约原油930万吨。后来他还专门召开了石油系统的节能工作会议,总结出炼油厂节能的具体措施。无论是当时,还是今天,都是意义深远的事情。

社会任职

侯芙生兼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侯芙生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石化的持续有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光明日报》评)

侯芙生的人生经历与中国炼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石化行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他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董亚峥博士评)

参考资料

他的名字镌刻在中国石油炼化发展进程中.光明日报.2024-08-16

侯芙生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石化新闻网.2024-09-07

侯芙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9-07

侯芙生院士百科.中国工程院.2024-09-07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侯芙生.国际石油网.2024-09-07

这位90岁高龄的校友,为何把暨南精神形容为“蒲公英精神”?.南方+.2024-09-07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石化工业 侯芙生院士报告论文集.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