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
1980年中国开展了首次全国性地名普查工作。
范围与内容
此次普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所有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以上的行政区划及其驻地名称,城市的街道巷弄,以及重要的山脉、河流、湖泊、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普查涉及的地名信息包括其起源、意义、历史演变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信息。
标准化与规范化
各级地名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深度普查,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那些不符合国家政策或不规范的地名,依照《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1980年4月29日颁布)的规定,进行了地名标准化和译写规范化的工作。这些标准化的地名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
海岸线地名普查
沿海省份和地区按照地名普查的要求,逐步对海岸线上的岛屿、暗礁、沙滩等地名进行了普查,并开始实施地名标准化处理,旨在解决地名混乱的问题。对于南海诸岛的地名,经过详细的历史和现实调查,确立了标准名称。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发布的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有助于促进海洋科学的研究、资源开发以及国际交流和航海业发展。
参考资料
安徽舒城:追忆八十年代,首次全国地名普查,老城关有哪些街巷?.网易手机网.2024-11-01
追溯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民主与法制电子刊.2024-11-01
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温州市民政局.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