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霞(1966-),女,淄博市人,文学博士、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西蒙弗雷泽大学林思齐国际研究中心讲座教授。
人物经历
1994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1997年获杭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2003年获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05年-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工作。
2013年至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工作。
研究方向
中国地域文学、地域文化、长三角文化。
主要贡献
在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u003c王世贞全集\u003e整理与研究》(12\u0026 ZD159)子课题“王世贞著作基础文献研究”;
西蒙弗雷泽大学(SFU)国家重大项目CCHF《加拿大华人史The Chinese Canadian History Fund》子课题“加拿大早期华人考”;
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重大项目《绍兴世家文化史》(SXW150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8)——明清海疆幕府文学研究。
完成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2)——明清文人游幕与文学(09BZW003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08-2011)——清代文人游幕与文学生态(2008JA751028)。
主持并独立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清代辛稼轩接受史》,2005年1月结题(齐中结字第028号)。
独立完成教育部“211工程”项目——明清江南家族文学研究,2011年6月结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江南文化氏族递嬗与文学发展关系(03B2W031)2007年9月结项。
参与江苏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虞山诗派研究,2005年9月结项。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湘诗派研究(06JA75011-44013),2009年11月结项。
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
《清代辛稼轩接受史》(45万字)(齐鲁书社,2005年)。
《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30万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6年)。
《明清之际文人游幕与文学生态》(28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秋锦山房集点校》( 4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明代江南家族与文学——以顾、陆家族为个案》( 20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江南闽南岭南——吴兴幕府文学长编》(4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海上丝绸之路与十七世纪太仓文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海上丝绸之路与胡宗宪幕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吴兴祚幕府与清初曲坛》《文学评论》2014.03。
《“山体”与“少陵体”、“长庆体”——桐城派先驱方文诗歌论》,《安徽大学学报》2014,01。
《文人游幕与清初戏曲——从戏曲家万树说起》,《苏州大学学报》,2013,06。
《从江南看中国》,《社会科学》,2011.04。
《吴文化与齐文化》,《中国越学》,2011。
《李良年年谱》,《古籍研究》,2011。
《齐气、楚风与吴习——明清之际诗坛格局与清初诗坛走向》《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
《20世纪辛弃疾研究的回顾于理论思索》《文学评论》2007,3。
《云间派的创作与清代骈文中兴》《文学遗产》2007,4。
《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唐代骈文的文体地位》《学术月刊》2007,7。
《陈子龙\u003c宋子九秋词稿序“宋子”考\u003e》《文学遗产》2005,5。
《明清之际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05,2。
《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文学命运与文学史意义》《学术月刊》2006,7。
《园林宴游与文学的生态变迁》《文艺理论研究》2007,4。
《钱大昕与陈寅恪治史方法之比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3。
《明清之际松江宋氏家族与云间词派》《词学》2006(年刊)。
《从华亭之游看余怀的遗民情结》《齐鲁学刊》2005,4。
《嘉道时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兼及儒家经世致用精神》《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4。
《宋征舆年谱》《古籍研究》2006,下。
《颠覆与建构:晚明情观再检讨》《江淮论坛》2006,2。
《“柏梁体”与“歌行体”的形成》《山东社会科学》2005,1。
《宋澄尺的文化透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宋征舆卒年辨证》《古典文学知识》2007,1。
《\u003c壬申文选\u003e与\u003c昭明文选\u003e之比较》《东方丛刊》2007,2。
《辛稼轩与朱熹相识时间考》《朱子学刊》2005(年刊)。
《辛弃疾与齐国兵家文化》《齐鲁文化研究》2002(第一辑)。
《明清之际松江宋氏家族的散曲创作》《上海大学学报》2006,5。
《宋南渡士人的文化境遇》《贵州社会科学》2007,3。
《明清士大夫同性恋现象的文化考察》《北方论丛》2007,3。
《从文化“还原”到理学的“形成”》《东南大学学报》2007,3。
《辛稼轩\u003c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u003e之接受的历史考察》《云南大学学报》2006,3。
《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兴衰》《苏州大学学报》2007,3。
《辛稼轩的经典化与读者反映》《中国诗学》2005(年刊)。
论文转载
1、《从明中后期诗坛看文化的独立性》,《兰州学刊》 2016,04,《人大复印资料》2016年第7期转载。
2、《齐气、楚风与吴习——明清之际诗坛格局与清初诗坛走向》(《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7期)转载。
3、《明清同性恋文化的诠释与思考——以清初男性同性恋为例》(《江淮论坛》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12期)转载。
4、《明清之际松江几社的文学命运与文学史意义》(《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2期)转载。
5、《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唐代骈文的文体地位》(《学术月刊》200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2007年第4期)摘录。
6、《宋懋澄尺牍的文化透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7、《钱大昕与陈寅恪治史方法之比较——从一个侧面看乾嘉学派的深远影响》,(《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5期)摘要。
8.《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2007年第4期)论点摘录。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师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