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梅花观怀古

梅花观怀古

《梅花观怀古》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新编怀古诗的第十首。诗歌内容为:“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文学赏析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记载,薛宝琴将素日所经历的各省古迹作为题材,创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其中隐藏了十个物品。薛宝琴的新编怀古诗被众人称赞为自然新巧,争相观看。《梅花观怀古》是其中之一,诗句如下:

```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

这首诗首先被译为白话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意:

```

她不依偎在梅的身边却在柳的身边,

谁知道这中间究竟谁得到画里婵娟?

团圆时不要去回忆春香已来到面前,

秋风一起转眼间又是相别一年时间。

```

注释

- 梅花观:出自明代汤显祖戏剧《牡丹亭》中的情节,讲述女主角杜丽娘死后,葬于梅花观的故事。

- “不在”句:杜丽娘临终前曾在一幅自画像上题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最后一句暗含男主角柳梦梅的名字。

- 个中:此处的意思是“此中”。

- 拾画婵娟:指的是柳梦梅在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好形象。

- “团圆”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到来而得以团圆的情景,分别之后,西风吹起,又是一年的时光流逝。春香,是杜丽娘的侍女。剧中柳梦梅在外思念丽娘,有“砧声又报一年秋”等台词。

梅花观由来

曹雪芹在《全本昆曲《红楼梦》》中提及梅花观,主要是为了暗示薛宝琴的命运走向。薛宝琴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商业家族,从小跟随父亲周游各地,见识广泛。后来,她被许配给了梅翰林的儿子,然而这段姻缘并未成功,反倒是与柳湘莲并肩作战。梅花观的背景故事源自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剧中杜丽娘因爱情不得自由而郁郁寡欢,最终病逝,埋葬在梅花观后面的梅树下。三年后,柳梦梅住进梅花观,捡到了杜丽娘的画像,并在梦中与她相遇,随后杜丽娘复活,两人结为夫妇。

梅花观谜底

《梅花观怀古》的谜底有多重解读。一种猜测是“莲”,因为“柳”通常生长在水边,而“个中谁拾画婵娟”中的“婵娟”指代的是月亮,因此可能是圆形且与月亮大小相近的事物,即荷叶。此外,“团圆莫忆春香到”暗示了秋季的莲蓬,而非春季盛开的莲花。另一种解释则是“董小宛”,她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江南地区的著名歌姬,被称为青莲,早年去世。她的丈夫冒辟疆撰写了《影梅庵忆语》追忆她的一生。在此处,作者似乎在嘲讽冒辟疆,因为他自称在影梅庵怀念董小宛,但实际上董小宛的号是“青莲”,应该在水边寻找她的踪迹,而不是在梅花旁。

林黛玉

杜丽娘的经历与林黛玉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林黛玉经常不经意地引用杜丽娘的唱词,表明两者之间的心灵共鸣。然而,《梅花观怀古》中的“画婵娟”在这里具有“画中爱宠”的含义,也就是成为“镜中花”、“水中月”的象征,暗示贾宝玉的愿望最终成为了虚幻的梦想。林黛玉无法像杜丽娘一样死而复生,因此诗中使用了否定的语气表达了这一遗憾。林黛玉逝世的时间虽然在《红楼梦》中并无明确记录,但在《葬花吟》中有过预示:“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此外,春天原本是宝黛以为能够实现美好愿望的季节,但他们最终的理想全部破灭。因此,“团圆莫忆春香到”这句话也可能包含了多重含义。脂砚斋评论指出,后来潇湘馆出现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凄凉景象,这也与诗的最后一句话形成了呼应。

薛宝钗之所以否定了这首灯谜诗,并非因为它所涉及的历史遗迹缺乏考证,而是因为她无法接受其内容。她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坚决支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规定的婚姻形式,反对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她对闺阁女子阅读带有情色意味的作品持强烈反感态度。对于这首诗的主题,她并非真的不懂,而是出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准则的考虑,试图通过批评其形式上的瑕疵,从而彻底否定其内容。

然而,这样的伎俩怎能瞒过林黛玉的眼睛?她立即反驳道:“这薛宝钗也太过‘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诗虽然在历史文献中找不到确切的记载,但我们即使没看过那些传说,不知道具体细节,难道我们连这两部戏都没看过吗?就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更何况是我们!”(第51回)。她的反驳既巧妙又尖锐,直接揭穿了宝钗的意图。

林黛玉之所以如此直言不讳,一方面是为了支持薛宝琴的创作,因为在内心深处,她与宝琴的观点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团结盟友,将宝钗置于公众的对立面。我们不应忘记宝玉和林黛玉共同阅读《西厢记》的情节,宝玉曾说:“真是好书,你看完后就会觉得连吃饭都不想吃了。”而黛玉则在不到一顿饭的时间里,就把这部作品的十六出全都看完了,她感到“辞藻惊人,余味无穷”。此后,她更是“如痴如醉,站立不住”,只好蹲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细细品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个字的韵味,以至于“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第23回)。黛玉声称“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实际上是借机反击薛宝钗,她说:“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看过不成?”这就意味着“咱们不是都看过这两部戏吗”,一下子就抓住了宝钗的弱点,使她难以辩解。

参考资料

《梅花观怀古》:薜宝琴十首诗谜中不难猜的一首,曹雪芹已剧透了.百家号.2024-08-19

古诗/ 怀古绝句十首_曹雪芹的诗词赏析.个人图书馆.2024-08-19

怀古绝句·梅花观怀古原文|翻译|赏析_曹雪芹古诗_古诗文网.古诗文网.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