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畔乡,隶属于定边县。地处定边县白于山区北部,东连砖井镇,南接白湾子镇,西邻红柳沟镇,北与贺圈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8千米,总面积141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在纪畔村而得名。
1958年前,西南部分属白湾子区,东北部与贺圈同属。
1958年,成立纪畔公社,治地纪畔村。
1984年,改设为纪畔乡。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纪畔乡,并入贺圈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辖纪畔、高岔、强庄、刘伙场、杜涧、张畔、苏兴庄、吊玉咀、姚庄9个行政村;下设3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4年10月,纪畔乡下辖1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纪畔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纪畔乡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白于山区北麓,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1890米,最低点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340米。
气候特征
纪畔乡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迟秋早、夏短冬长,气候干燥、雨量不足,温差悬殊。多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年平均164天。年平均降水量37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自然资源
纪畔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等。
自然灾害
纪畔乡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暴雨、冰雹、连阴雨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辖区总人口有6771人,其中城镇人口71人,城镇化率1.0%。总人口中,男性3522人,占52%;女性3249人,占48%。2011年,纪畔乡人口出生率12.34‰,人口死亡率4.61‰,人口自然增长率7.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纪畔乡财政总收入5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1%。
2011年,纪畔乡农民人均纯收入8442元。
第一产业
2011年,纪畔乡农业总产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业增加值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农业耕地面积8.62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6万亩,林地面积3.6万亩。
纪畔乡粮食作物以豆类、养麦为主。2011年,纪畔乡粮食生产7767吨。
纪畔乡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薯类、蔬菜、瓜类、药材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147亩,产量247吨;薯类种植面积4.69万亩,产量6369吨。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累计造林0.06万亩,林木覆盖率2.8%。2011年,纪畔乡水果种植面积0.01万亩,产量255吨,主要品种有西瓜、甜瓜、草莓等。
纪畔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纪畔乡生猪饲养量0.28万头,年末存栏1378头;羊饲养量3.6万只,年末存栏2.11万只;家禽饲养量0.49万羽,上市家禽1.14万羽。2011年,纪畔乡生产肉类365吨;畜牧业总产值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3%。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有商业网点25个,职工101人。2011年,纪畔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0.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5千米,投递点11个,乡村通邮率98%;征订报纸160份、期刊40册。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2户,移动电话用户1432户,宽带接入用户9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万元。
2011年,纪畔乡金融产业实现税收2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人均储蓄1772元;各项贷款余额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
交通运输
纪畔乡境内县乡公路3条,总长50.9千米,货运车辆日运量80辆。客运汽车4辆、日客运量200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60平方米;农家书屋3个。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民俗音乐、秧歌、唢呐演奏、说书、快板、剪纸、刺绣等。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116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纪畔乡教育经费达9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纪畔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1个;病床11张。专业卫生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
2011年,纪畔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805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纪畔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8户,人数785人,支出65.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3人;农村医疗救助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人次,共支出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50人次,支出6.4万元,比上年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