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邦萨麦多准(又称蔡邦·玛加东格、察邦萨玛甲东呷),是吐蕃的一位女性政治人物,出身蔡邦氏家族,是吐蕃王赤松德赞(742—797年)的妃子,木尼赞普(769—798年)的母亲。她是苯教的重要支持者,反对佛教。
在赤松德赞推广佛教、压制苯教的时候,玛加东格强烈反对。她指责印度密宗使用人骨法器,要求将五位前往印度学习密宗的大臣处死,得到众多苯教大臣的支持。赤松德赞迫不得已,将五位佛教高僧装入铜锅丢入雅鲁藏布江,声称五人已死。另一方面,把这些高僧隐藏起来翻译特罗(密宗)书籍。玛加东格揭穿这一骗局,迫使赤松德赞将他们流放到偏远地区。
印度密宗高僧毕玛拉米扎入吐蕃弘法,也遭到强烈反对。但毕玛拉米扎说服了赤松德赞,最终白若杂纳等人被召回。
赤松德赞母亲的亲族那囊氏支持佛教,与蔡邦氏争权。赤松德赞偏袒那囊氏,任命那囊·杰岭拉囊(尚结赞)为大相,把持朝政。那囊氏排斥蔡邦氏,一次议政时,尚结赞派儿子伍仁把守宫门,禁止蔡邦氏一族入内。玛加东格所生的儿子牟如赞普大怒,提刀将其诛杀,闯入殿中,声称“长头颅”的人应该远远扔掉。赤松德赞大怒,把牟如流放到羌塘高原。
797年,赤松德赞与大相尚结赞相继死去,蔡邦氏一族把持了政权,由玛加东格所生的儿子穆尼赞普继位。但穆尼赞普倾向于支持佛教,甚至保护波雍·嘉摩尊。玛加东格以嘉摩尊在赤松德赞的葬礼不敬为由处决了她,又将伊喜措嘉流放。但穆尼赞普依然继承推广佛教的政策,玛加东格遂将其毒死。牟如赞普自羌塘返回逻些继位,途中被那囊氏等佛教徒害死。蔡邦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那囊氏等佛教势力抬头,拥立赤德松赞继位。
概述
察邦萨麦朵准的家族原是著名的象雄王国旧臣,后察邦纳桑投诚吐蕃后为赞普朗伦赞的大相。这个家族属于崇拜藏族道教——苯布教,反对外来佛教的崇苯反佛的代表人物。公元8世纪下叶赤松德赞迎请古印度人莲花生(今巴基斯坦西部的卡普利斯坦人),把印度佛教传入吐蕃。莲花生用印度佛教密宗咒术征服藏族苯布教徒们,通过赞普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在吐蕃境内推行佛教。王妃察邦萨崇苯反佛的原因有三:首先,吐蕃第一代聂赤赞普至26代赞普均用苯教治理王政。
详细
从松赞干布(617—698年)至赤松德赞以苯教教权占优势。苯教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而且吐蕃朝廷世代相袭的贵族和臣相大都信奉苯教、反对佛教。他们在朝中的实权大于赞普,重大国事都要经各地贵族和邦国部落首领们以会盟形式“议事自下而起”,赞普的权力有限。外来佛教的理论把赞普置身于诸佛之中,加以神化王权。由于赞普能容身于诸佛之中,赞普的话传达给贵族和百姓时,当然顺理成章地成为至高无上的圣旨。赞普用王权推行佛教意味着打击苯教,削弱王妃、母后、祖母和贵族权力,改变“议事自下而起”之传统的一大机会。佛苯之争的根本是以赞普为代表的崇佛派和察邦萨为代表的崇苯贵族之间的权力之争。这在以后的藏族佛苯斗争中表露得一清二楚;
第二,赤松德赞把外来的佛教作为国教在吐蕃中大力推行时,察邦萨认识到向虚幻世界寻求解脱和等待来世幸福的佛教理论灌输给藏民族的后果,使天生具有好强进取、英勇善战、从不屈服于任何强暴民族将会走向软弱屈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贫穷落后的道路。
第三,当时印度佛教密宗使用人的头骨、肠、皮、血作祭品和用少女胫骨作法号作法,引起她本人和全体藏族人的不满。特别是引起苯教徒们的极大愤恨。赤松德赞派往古印度学习佛教归来的藏族大学者毕若杂纳、朱古埃巴、南卡宁布、杰韦罗朱、然炯纪居五人向朝中百官传授佛教思想和修炼密宗一事,遭到苯教徒和朝中臣相们的反对。王妃察邦萨要求藏王处死他们。藏王因崇爱佛教,处死了五个乞丐替身给人看,王妃揭穿了这个骗局,赞普只好将五人分别流放到嘉绒、象雄、洛扎、于田、楼兰。
莲花生在藏地传播佛教虽然用咒术征服了苯教,把印度佛教传入藏地。但他深知无力彻底根除苯教的根基——崇苯反佛贵族在朝中的势力,预料到如果朝中没有崇佛势力,他和赞普去世后,苯教势力定会战胜佛教势力取而代之。于是把赤松德赞的王妃益西措甲作为他的亲传弟子和明妃,亲自给她传授了密宗法和密咒的全部内容,有意培养她作为印度佛教在藏的传承人。同时,莲花生把他的得意门徒、贫民美女朴容萨说成是唐金城公主的转世化身(藏族死后转世化身说始于此),要赤松德赞娶为王妃。赤松德赞临终留遗嘱要王子木尼赞普娶补容萨,并要他备加保护。察邦萨为了彻底铲除官中崇佛势力,待莲花生和赤松德赞父子去世后,以王妃补容萨在木尼赞普葬礼上以未御妆为借口,处死了补容萨,将益西措甲流放到今日喀则拉则县一带。
公元797年赤松德赞逝世,木尼赞继位后,他继承父业,崇信佛教,在宫中供养僧人的同时,下令贵族和属民用金银衣物向寺院布施;先后三次下令平均财富,王子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母后察邦萨的意愿,同时触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察邦萨将继位一年余的亲生儿子木尼赞普毒死。朝政大权掌管在自己手中。成为吐蕃历史上政治地位和权势显赫的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