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草(学名:Leptochloa panicea)是禾本科千金子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秆较细弱,高30-60厘米。叶鞘疏生有疣基的柔毛;叶舌膜质,多撕裂,或顶端作不规则齿裂,长约2毫米;叶片质薄,扁平,长6-18厘米,宽3-6毫米,无毛或疏生疣毛。圆锥花序长10-30厘米,分枝细弱,微粗糙;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长1-2毫米,含2-4小花;颖膜质,具1脉,脊上粗糙,第一颖较狭窄,顶端渐尖,长约1毫米,第二颖较宽,长约1.4毫米;外具3脉,脉上被细短毛,第一外稃长约1毫米,顶端钝;内稃稍短于外稃,脊上具纤毛;花药长约0.2毫米。颖果圆球形,长约0.5毫米。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虮子草多生长于田野、路旁和苗圃内,为秋熟旱作物地主要杂草,部分园圃和旱作物受害较重。在土壤疏松、肥沃、湿度中等的旱地发生严重,有时会成纯种群。
分布范围
虮子草在国内分布于陕西省、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台湾、福建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等省区;在国外,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主要价值
虮子草草质柔软,为优良牧草,被广泛用于牧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