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管理是指站在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对企业的各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核心是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强调将企业的运营视为或参照项目进行管理。
要素
远景
企业项目管理的成功需要全员的努力与协作。远景为企业员工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商业目标
确定企业的商业目标,明确项目管理系统在功能与性能方面的要求,意识到实施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员工、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了解企业在项目管理成熟度方面的现状与目标。
制定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企业目前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企业项目管理带来的益处、实施企业项目管理所需的能力以及如何部署企业项目管理。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列出企业面临的挑战、找出挑战的原因、明确挑战对企业的影响、量化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定义成功标准、明确投资收益率的变化、明确所需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实施能力,并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法。
程序
项目立项准备
无论是战略规划中的项目还是临时增加的项目,都需要经过立项阶段。立项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常采用SWOT分析法。大型项目需要反复论证和审批,而小型项目则可以简化流程,但仍需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对企业的价值增值。
项目报批预算
项目必须先经报批,且必须有预算。缺乏预算的项目容易导致开支失控和腐败问题。预算始终是企业防范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项目启动组织
项目启动伴随着项目小组的成立。为了避免组织过度扩张,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临时项目小组,赋予其处理与项目相关的权限,项目结束后小组自动解散。
项目跟踪
项目的所有新增业务都需要及时引入和开展,以确保企业发展的连续性。项目小组成员的任务是确保项目进度的有序跟进。
项目变更
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的项目可能会遇到中途调整的情况。无论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调整都需要充足的依据,并按照与立项相同的报批程序进行。
项目风险
大规模的投资项目需要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选择外包、购买保险或风险共担等多种方式,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项目验收
项目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对比预算进行详细核算。验收不仅是对资金使用的审查,也是对企业决策正确性和项目实际效用的检验。
项目应用
项目完成后,应对项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解释,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技术项目的引进需要适当的调试,而企业项目管理的推广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管理办法
目标量化
目标量化至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和认可目标,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
方法量化
方法量化常被忽视或弱化。领导者不仅要设定目标,还应提供适用的方法,尤其是对基层管理人员。
结果量化
结果不仅有一个总的结果,还应包含阶段性的小结果,以不断调整适应新情况,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国际标准管理模式
国际标准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涵盖9个知识范畴,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交流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历史和发展,概述了ISO的管理模式,强调了ISO的核心价值观及其作用与重要性。
现有模式缺陷
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未能充分体现高新技术项目的智力密集特性和信息技术对项目管理的影响,导致许多信息化企业的项目成功率较低。
信息化
概念
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可以从数据、流程、决策信息化三个方面理解。数据层面的信息化包括库存信息、销售凭证、采购凭证等的数字化记录和传播。流程层面的信息化是将已规范的流程转化为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决策层面的信息化则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科学处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特点
知识型组织
高度重视信息交流,有效沟通有助于团队合作和项目成功。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项目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提升管理效能。
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知识共享和传递,提升组织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扁平化、民主化的项目组织
组织扁平化是为了适应智慧生产的需求。
项目创新管理,建立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持续创新。
项目知识管理,建设知识资产管理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工具
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通过培训和认证成为职业项目经理(PMP),并尝试使用项目管理软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资料
企业项目管理.华为云.2024-11-04
商业目标.实施公司.2024-11-04
国际标准管理模式.标准知识化.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