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辽河北岸,曾经有过铁路,原称"营榆铁路",后改称"沟营铁路",人们俗称"河北铁路"。这条线路是从山海关区引线到沟帮子街道分岔向东,途经大洼区、田庄台达营口河北。如果想从营口市进关,可乘"辽东小火轮"(渡口在原市政府后边)到河北车站,直接抵达,这比途经沈阳市、新民市等地绕个大弯儿方便多了。
修建背景
1898年3月俄罗斯强取东清铁路(即哈尔滨市至大连市)筑路权,7月6日,又借口为筑路“运载粮草料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东清铁路公司续订合同》,获得了大石桥市至营口的铁路修筑权,使俄国的势力直接进入当时东北地区最大商贸港口营口。为与俄国争夺东北势力,同年6月15日,英国强迫清政府以铁路设施和运营权为抵押,与汇丰银行签订了修筑山海关区至营口市的铁路借款合同,由清政府出面修建。当时深受李鸿章器重的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曾几度亲临营口,负责铁路施工。
运行线路
沟营铁路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月建成,全长91.1公里,为单线铁道。沟营铁路在当时是比较兴旺的,铁路人员最多时达400余人。从沟帮子街道到营口河北,沿途共设30个道房(道班)。
沟营铁路的建成,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进行战争、争斗、交易的产物。日本侵略者在《营口日本人发展史》中承认:河北线"以开(北)平煤的开采运出为起因,遂以敷设北平市至辽宁省(沈阳市)的线路,但在进行上迟迟不进行的时候,俄罗斯的东清线敷设开始了。英国受此刺激后,就一跃而起利用比利时的连机,得以名义借给清代(清朝政府)敷设费。"修建沟营铁路,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干下的罪恶勾当。
运输物品
客运
运送旅客每天往返两次。
民国时期,为抵制日本满铁公司对交通的垄断,张作霖利用沟营线,以降低运价的办法,与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沈阳至大连市)竞争,使经营口市发送东北地区各地的货物都集中于河北站。当时日本人经营的营口至沈阳市铁路票价每人为2.5元金票,而国铁集团由营口经沟帮子街道至沈阳,则为大洋2元(大洋2.5元折合金票1元),为了方便旅客乘车,沟营铁路营口河北站还雇佣辽东号小火轮,往来于辽河南北两岸渡客,并于途中供给旅客一顿饭,这样一来,当时的营口人出门运货都选择北渡辽河坐车,称之为坐“爱国车”,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所经营的营大至沈阳间的铁路客货运输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货运
火车所发出的货物有海盐、棉丝布、煤油、纸张、苇席等。运进的货物有大豆、高粱、玉米棒、木材、煤炭、石头等。有时连人带货一趟车运输,货物到营口河北,再用船运到辽河南岸,从海上运往外地。沟营铁路起着沟通关内外联系的作用,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
日据时代
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日俄战争,更加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勾当。日本打败俄罗斯以后,日本人占领了沟营铁路,然后委托清政府经营,清政府则聘请两名英国人代管河北车站,一名段长,一名工程师,每人每月挣500块现大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了沟营铁路,起初日本人十分重视该线,交由“满铁”经营,改称河北线。并增设田家、庭田(曾家)、大同(荣兴)简易站,将田庄台站南移约3公里,置于魏家沟,以便于掠夺沿线物资及输送开拓团,使其完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东北地区的御用工具。
沟营铁路的建成,也为中共地下党开展工作提供了条件。1930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派陶鸣、李芳(女)夫妇到营口市恢复发展交通网,陶、李二人与先前来河北车站的欧阳强组成干事会,重点做铁路工人的工作,先后发展熊殿瑞、邓福林、李洪柱、王玉珍(女)等人入党,组成中共营口特别支部,欧阳强任书记,陶鸣、李芳任委员。营口特支的活动地点设在熊殿瑞独身居住的河北省"一溜穷"小街的独门独院小屋,在这里接待上级党组织的交通员,处理文件、信件,制作、印刷传单和标语。1930年12月11日,在满洲省委巡视员的指导下,营口特支领导铁路工人进行罢工。400多名工人集合起来,高呼口号,包围了工务段、机务段段长和车站站长办公室,并派出代表向铁路当局提出要求,限3天答复。经过一番斗争,铁路当局被迫给工人补发了当年的"花红",还给工人发了部分煤。这场斗争终以工人的胜利而结束。
拆除铁路
"九·一八"战争后,日本人收回了铁路权,沿铁路设关卡,不仅运输一般货物,还运输军需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军队在战场上屡遭惨败,为了军事防御上的安全,采取挖肉补疮的办法,于1943年8月15日将大洼至河北间36.8公里沟营铁路拆除,田庄台镇和河北两个火车站被毁,沟帮子街道至营口之间的铁路交通随之中断。拆毁的铁轨和枕木全部被日本人用于补修沈安线和安东至釜山铁路,以加强对中国物资的掠夺。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与国民党军双方"拉锯"时,又将大洼至沟帮子一段铁路拆除。至此,沟营铁路不复存在,其路基已成为营口河北至沟帮子一条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