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外渔场
沙外渔场位于大沙渔场的东侧,朝鲜海峡的西南部,地理坐标大致为32°00ˊ至34°00ˊN,125°00ˊ至128°00ˊE。该渔场总面积约13400平方海里,是黄海的一个重要渔业资源区。
自然环境
物理环境
沙外渔场的水温年平均表层温度介于17.5℃至21.6℃之间,而盐度年平均表层则保持在32至33.8的范围内。此外,该区域的水深一般在50至155米之间。
水文环境
沙外渔场地处黄海与东海的交接地带,这里汇集了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苏北沿岸水以及长江冲淡海水等多种水系。这种复杂的水文条件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饵料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游泳生物
据1998年3月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沙外渔场发现的游泳生物种类多达95种。其中,短带鱼占比11.39%,日本竹筴鱼占比10.36%,鳀科占比9.68%,鲱科鱼类占比8.49%,而小黄鱼则占到了6.56%的比例。
浮游动物
1999年8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沙外渔场内的浮游动物种类达到189种。在这之中,中华哲水蚤占据了显著的优势,占比达39.36%;而后圆真浮萤、芦氏拟真刺水蚤、肥胖箭虫和小哲水蚤分别占6.91%、5.03%、5.00%和4.49%。
浮游植物
同样是在1999年8月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了47种浮游植物。其中,菱形海线藻最为常见,占比25.35%;其次是洛氏角毛藻,占比12.04%;紧随其后的是窄隙角毛藻、并基角毛藻和缢缩角毛藻,它们的占比分别为7.84%、7.84%和7.74%。
底栖生物
对于底栖生物的研究也是在1999年8月进行的,共记录到105种不同的物种。其中,丽纹峨螺占据绝对优势,占比高达36.34%;其次分别是海棒槌、海绵、长腕双鳞蛇尾和日本鼓虾,它们的占比分别为17.65%、7.17%、3.58%和2.94%。
重要渔获物
沙外渔场的主要捕捞对象包括小黄鱼、短带鱼、黄姑鱼、鲳鱼、鳓鱼、蓝点马鲛、鲐、鲹、太平洋褶柔鱼、剑尖枪乌贼以及各种虾类等。
渔业价值
沙外渔场不仅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重要产卵地、索饵地和越冬地,还是黄海的优质渔场之一。该渔场适宜采用拖网、流刺网、围网和帆式张网等多种捕鱼方式进行作业。
参考资料
沙外渔场指的是哪些海区.爱问.2024-11-27
沙外渔场捕鱼记.百度学术搜索.2024-11-27
各种各样的虾怎区分?收集到的较全较系统的东海经济虾类图谱 .搜狐网.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