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绿丁公藤(学名:丁公藤属 glaucescens)是一种攀援灌木,属于旋花科丁公藤属。它的高度约为30米,产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小养等地。该植物分布于孟加拉国、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常生于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粉绿丁公藤
所属卷:Erycibe Roxb.
所属科:Convolvulaceae
中文名:粉绿丁公藤
文献来源:Erycibe glaucescens Wall. ex Choisy(1834); G. Don(1838); DC.(1845);C. B. Clarke in Hook. f.(1883); Brandis(1906); Hoogl.(1953).
E. Iaevigata Wall. ex Choisy(1834); G. Don(1838); DC.(1845); E. schmidtii anct. non Cralb: C. Y. Wu et H. W. Li(1965), p. p., quoad 云南调查队9508.
描述字段
攀援灌木,高约30米。小枝圆柱形,近无毛。叶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8—18厘米,宽3.5—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干后变灰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凹陷,背面突起,侧脉7对,叶面平坦,背面突起,在近边缘处弧曲上升;叶辆长0.7-1.5厘米,近无毛,腹面具沟槽。圆锥花序腋生和顶生,比叶短很多,长2-4厘米,密被褐色短茸毛,毛大部2叉状;小苞片线形,长约3毫米;花梗长约3-4毫米;萼片近圆形,内凹,长3.5-4毫米,外面极密被褐色短茸毛,内面无毛;花冠白色,在花蕾时长约8毫米,深5裂,瓣中带卵形,密被锈色绢毛,小裂片近长圆形,边缘撕裂状;花丝扁平,稍菱形,长约1毫米,花药圆锥状,长约1.5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心形;子房1室,4胚珠,柱头冠状贴着子房,比子房稍宽,有5条纵脊。果未见。
分布及生境
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小勐养,海拔1300—1500米的密林中。分布孟加拉国至缅甸南部的德林达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