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祁寨村
来祁寨村隶属于陕西省兴平市西吴镇,位于市区东郊5公里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全村465户2010人,耕地面积3200亩。
正文
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易于发展大棚油桃的实际,从2001年开始,着力发展设施油桃栽培。截止目前,已建成各类温室、塑料拱棚900座,种植户260户,经营面积1200亩(日光温室150亩,大弓棚1050亩)。每年可给市场提供优质油桃140万公斤,年产值700多万元,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种植油桃户已占全村总户数的60%,油桃产值占到全村总产值的70%,仅油桃一项的产值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为了提高产业效益,该村坚持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产销衔接, 2007年8月成立了大棚油桃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汉茂”牌油桃商标成功注册,统一生产资料采供,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包装销售等“五统一”技术规程全面推行,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正在认证之中。由于该村大棚油桃生产自然资源独特,产品果型均匀、色泽鲜亮、果味脆甜,加之网上销售卓有成效,产品远销新疆、昆明市等地。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村的油桃产业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委副书记王侠、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年初在该村调研时,对该村的油桃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
《科普花开来祁寨》
——兴平市来祁寨大棚油桃协会科普惠农纪实
美丽富饶的渭河平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腹地的兴咸五陵是一片风水宝地,在这里安寝着几乎所有的西汉皇帝及皇子皇孙和达官贵人。五陵塬西端,西汉刘彻茂陵足下有一个名不传经传的村子——西吴办来祁寨村。
相传20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为了修筑霍去病墓,要把建陵的石头,从陵西南10公里的石铺(石铺村)运到工地,需要在中途有一个民工加水和歇足的地方,正好来祁寨居其中央,村里驻扎着守陵军队,运送石料经过这里,取名来去寨。后因来、祁两姓在这里居住,易名来祁寨,现在北村仍有来姓近百户居民。
来祁寨的老辈,天生就是受苦的命。过去的来祁寨,是吃水贵如油的穷村子,全村3600亩耕地,分布在七岔八梁十面坡上,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一九五八年,国家在村北修筑了高干渠,千年荒塬变成了水浇地,乡亲们欢喜若狂,感谢党恩,发展生产。勤劳朴实的乡亲,一代又一代,苦干十多年。才使得:
千年莽原变了样,坡地成了米粮仓;
层层梯田平整整,片片庄稼丰收象。
土地成方树成行,道路笔直渠成网;
眼眼机井富水淌,条条渠儿通小康。
村前村后翻金浪,南坡北坡果飘香;
一年四季好景色,春夏秋冬日月长。
九十年代末,苹果价格下滑,果农忍痛挖树种粮,但粮食价格一落再落,种粮成本上升,全村经济停滞不前。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农业形势,大家心急如焚。上杨陵区,走大荔县,请专家,请教授。通过认真学习讨论,提出了“向传统农业宣战,向现代农业进军”的口号,决定把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大棚油桃作为振兴来祁寨经济的突破口。
桃大棚栽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科学管理是关键。为此,成立了来祁寨大棚油桃协会。协会除了聘请西农大专家定期来村讲课指导外,还设立了技术小组和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专门指导油桃生产。在大棚油桃协会的带动下,注册了“汉茂”牌商标,产品、产地分别通过了农业部、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依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严格制定了《无公害油桃栽培技术规程》。每个生产环节,确定实施方案,并且用广播·黑板向果农公布。
为了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协会成立了科技兴农领导小组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经常聘请西农大、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市园艺站的专家来村讲课,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村上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各种技术资料指导生产。现在,乡亲们都能掌握油桃生产管理实用技术,成为懂管理、懂技术的生产能人、行家里手。并且带动周边村组发展大棚油桃1000多亩
关中地区农村,有过古会的习惯,来祁寨人给古会增加新的内容,以“油桃节”命名的古会为平台,人们尽情愉乐,欢庆油桃丰收,宣传了科普知识,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油桃节上,请来剧团,高唱秦腔、歌舞,村上的锣鼓队、秧歌队、管弦乐队,尽情高歌,狂欢狂舞,彰显和谐盛世,祈盼人寿年丰。
党中央的惠民春风,吹沸神洲大地。来祁寨人审时度世,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一路高歌。在来祁寨大棚油桃协会带动下,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2000多亩,年收入近2000多万元,大棚油桃成为本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扩大油桃产业的同时,鼓励群众拓宽致富渠道,增加现金收入。乡亲们依靠科学技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可喜局面。全村现在拥有油桃大棚二千多亩;大型运输车辆50辆,轿车、出租车18辆,大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40台。如今的来祁寨是:
座座大棚果飘香,家家户户务果忙。
棚棚油桃是银行,人人脸上喜洋洋!
家家户户致富忙,户户家家奔小康。
忙时在家务油桃,闲时外出钱挣忙。
油桃产业大发展,多种经营一齐上。
百舸争流奔小康,村强民富名远扬!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村上多方集资,使全村街道实现了水泥路,整修进村、通村水泥路三条,建成村办公楼一座,建成村文化广场一个,购置群众健身器材8件,改善了人居环境,方便了生产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电脑、彩电、冰箱、空调、太阳能等高档耐用家电,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来祁寨村依靠科技兴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本村经济,群众得到实惠,受到了广泛好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模范村民委员会”、“陕西省‘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来祁寨大棚油桃协会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财政部的表彰。这才是:
土房成了小楼房,水泥街道路路畅。
村容整洁卫生好、村风淳朴美家乡。
白天务农打工忙,晚上广场跳舞凉。
平安和谐好景象,安居乐业和风扬。
千年古寨好风光,村强民富多亏党。
依靠科技奔小康,幸福生活万年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