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瑞图
《午瑞图》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画面中青瓷瓶内插着各种花草,托盘里盛有应季的李子和樱桃,最引人注意的是,画面右侧散落着几颗饱满的粽子,写实风格让人仿佛能闻到浓郁的香气。
画作内容
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
款署:“臣郎世宁恭画”,下二印,印文模糊不辨。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
创作背景
该画没有落年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
艺术鉴赏
主题
图中的粽子、香蒲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构图
就构图而言,画中物品聚散有致,呈正三角形布局,给人的视觉以稳定感。而绘制方法则采用色彩深浅及光影明暗的变化展示花叶、水果和瓷瓶的立体感,尤其是瓷瓶肩部见于欧洲绘画而中国画绝无的“高光”手法,能令观者清晰地体会到西方油画的技巧。
技法
作为异域来客,为了使基督教广布中国,明末清初抵华的众多传教士们采取了将东西方文化相融合,而后循序渐进地推行教义的传教策略,郎世宁无疑是一位彻底的实践者。尽管此图中他对静物的表现技法源自欧洲油画,然而其内容反映的却是蕴含华夏民族两千余年文化精髓的风俗。正是由于借助兼得中外、博取东西的折衷技巧与迎合中国皇帝趣味的题材择选,才使郎世宁成为深得雍正、乾隆两位帝王赏识、并且大加重用的西洋画家,他有为数不少的画作存世亦得益于此。
重要展览
2005年7月26日—7月30日,“故宫珍藏书画高仿真精品鉴赏会”在北京幸福村艺术中心举行,鉴赏会上展出了100件共151幅代表中国自隋朝至晚清以来历代书画精品的高仿真艺术品,其中包括郎世宁《午瑞图》。
2017年5月9日—7月8日,《午瑞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利用院藏品举办的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型展览——“南京故宫与‘海上丝绸之路’”中被展出。
2019年,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二层观景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展出了5个古画瓶花作品,对包括郎世宁《午瑞图》在内的5幅瓶花作品进行了复原。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擅画肖像、走兽、花果、毛尤善画马。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