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拜陵园座落在巴尔鲁克山北麓的切格尔河畔,距县城西南8公里的一片颇具伊斯兰教风格的墓葬群中。巴什拜陵园总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伊斯兰风格建造的陵园,周围有高高的砖花围墙;另一部分是裕民县人民政府立的两块高2.6米的花岗石墓碑。一块石碑正面和背面分别用汉、哈两种文字雕刻着巴什拜先生的生平简介,一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

陵园介绍

巴什拜陵园位于裕民县切格河西岸。东距县城8公里,为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墓葬四周用长方形铁制雕花栅栏围成,大门朝东开放,墓地院墙为八角形,内部为卷顶,墓葬为拱形,顶部为铁钢不锈钢呈月牙标志。墓葬围墙内部铺设水泥地砖,沿铁栏内种植有松树柏树、榆树等树种。巴什拜是哈萨克族,是我区著名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开明人士,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苏联捐赠了500匹战马,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捐赠了一架战斗机,培育了巴什拜羊,出资修建了巴什拜大桥。

巴什拜介绍

巴什拜·乔拉克·巴平是我国著名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爱国民主人士。

1889年出生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区一个牧民家庭;1945年8月至1952年5月担任塔城专署的专员;1953年11月21日,在内地参观时病逝于杭州市,享年64岁。

巴什拜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热爱世界和平,热爱家乡,热爱各族人民,一生致力于祖国和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他1919年开始经营牧业,并利用自己丰富的畜牧知识和多年的养殖经验,将裕民县的哈萨克羊与野生盘羊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长快、出栏早、耐粗饲、净肉率高、骨肉比高、肉质鲜嫩、品质超群的巴什拜羊。

1935年他投资兴办了裕民县第一座九年制学校。1936年他捐资修建塔城新光电灯股份公司。抗战期间他满怀爱国之心,为抗战前线捐献了一架飞机。

1940年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他又捐赠了500匹鞍具齐全的战马。

1941年他投资修建了巴什拜大桥。

1949年11月他又给驻塔解放军赠送了2吨小麦和40头牛。

1951年为保家卫国,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他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

他一生扶贫济困,热心帮助了不同民族的贫困百姓,深受各民族人民的敬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