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龙(学名:Dravidosaurus)是一种已灭绝的爬行纲,曾被误认为是最晚期的剑龙类恐龙。其体长约3米,被视为最小型的剑龙类。然而,后期研究发现它实际上属于蛇颈龙目。南印度龙生活在上白垩纪科尼亚克阶的印度南部,其化石保存状况较差。

来源

南印度龙的拉丁文名“Dravidosaurus”意为“德拉维达的蜥蜴”,因其化石在印度南部坦米尔纳杜邦的德拉维达海相沉积层中被发现而得名。

简介

南印度龙是最近被人们知晓的剑龙属,于1979年被命名。大多数剑龙都是在侏罗纪发展来的,因此它们和南印度龙的时间跨度长达几百万年。南印度龙的背部有一副带骨的装甲,其奇特的背椎呈隆起状。其化石包括部分头颅骨、一根牙齿及一些最初被认为是装甲的物质。

发现和命名

布兰福迪龙 (Dravidosaurus blanfordi)于 1979 年由 PM Yadagiri 和 Krishnan Ayyasami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印度南部Trichinopoly 群ConiacianAnaipadi 地层中发现的化石进行了描述。这些化石是在西拉纳塔姆村以西的一个地点发现的。龙龙化石是印度报道的第一批属于鸟臀目恐龙的化石。

龙龙化石包括正模 GSI SR Pal 1、部分头骨,以及被确定为孤立牙齿、骨、髂骨、坐骨、装甲板和尾钉的化石,指定为(按顺序)作为 GSI SR Pal 2-7。Yadigiri 和 Ayyasami 在 GSI SR Pal 1 中发现了几块头骨,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顶骨、额骨、眶上骨、鳞骨和方骨。除了装甲板 GSI SR Pal 6 之外,还发现了与所提到的标本相关的其他九块被确定为装甲板的化石。这些化石自发现以来一直保存在印度地质调查局的古生物学实验室中。龙龙的化石在描述时被确定没有被磨损,这表明在埋葬之前没有经过太多的运输。化石周围坚硬的石灰岩基质使得使用牙钻和凿子进行提取和制备变得困难。

属名德拉维多龙 (Dravidosaurus)源自德拉维达那杜(Dravidanadu),该术语常用于指特里奇诺波利集团 (Trichinopoly Group) 所在的印度南部地区。因此, Dravidosaurus 的字面意思是“Dravidanadu 蜥蜴”,尽管该名称有时被解释为“来自印度南部的蜥蜴”。blanfordi这个具体名称 是为了纪念威廉·托马斯·布兰福德 (William Thomas Blanford),他负责印度南部白垩纪的开创性研究。

分类及说明

原始描述

Yadagiri 和 Ayyasami主要根据头骨特征 (GSI SR Pal 1) 和发现的与其相关的孤立牙齿 (GSI SR Pal 2),将龙龙鉴定为剑龙类。尽管在某些特征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确定该头骨与剑龙属的头骨相似,并且牙齿只有 3 毫米(0.1 英寸)长,与其他剑龙属(例如剑龙)的牙齿非常相似。被确定为装甲板和尖刺的化石元素的存在也被解释为暗示剑龙的身份。亚达吉里和阿亚萨米将龙龙归入剑龙亚科。

由于他们还在化石中鉴定出了他们认为具有诊断性的特征,将它们与当时已知的其他剑龙区分开来,亚达吉里和阿亚萨米建立了新的龙属。就头骨本身的比例而言,龙龙被确定与剑龙相似。GSI SR Pal 1 的特征包括没有后额骨、喙与剑龙属的略有不同、眼眶后骨细而直、翼状骨厚且呈矩形。GSI SR Pal 2 与Kentrosaurus的类似牙齿不同,它拥有三个而不是六个细齿。除了这些特征之外,亚达吉里和阿亚萨米还通过骶骨的特征来区分德拉维多龙,这表明它拥有比剑龙更细长的肋骨

如果布兰福迪龙是一种剑龙,那么它的体型也会很小。事实上,据估计长度仅为三米(10 英尺), 龙龙将是已知最小的剑龙。 Yadagiri 和 Ayyasami 重建了它狭窄的头骨,长 20 厘米(7.9 英寸),宽 7 厘米(2.8 英寸),与已知的剑龙属相比,它的头骨相对于身体的其他部分要小一些。当时。头骨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前上颌骨的前部,保留了粗壮、向上弯曲和尖喙的部分,长 3.5 厘米(1.4 英寸)。在龙龙化石中,Yadagiri 和 Ayyasami 发现了十块装甲板和一根尖刺。这些盘子基本上呈三角形,底部坚固。它们在其他方面相对较薄,厚度约为 1 厘米(0.4 英寸)。所提及的板块高度为 5 至 25 厘米(2-9.8 英寸),长度为 3 至 15 厘米(1.2-5.9 英寸)。该尖刺被确定为尾尖,长度为 15 厘米(5.9 英寸),略微弯曲。假定剑龙属的身份,这个尖刺具有一个显着的独特特征,因为它有一个扩大的中间区域;它的中心凸出,直径为 3 厘米(1.2 英寸),然后向底部逐渐变细,直径为 2.2 厘米(0.9 英寸)。[1]如果龙龙是剑龙亚目,它会像其他剑龙类一样是草食性的。

分类争论

自发现以来,对保存不良的德拉维多龙化石的检查导致一些研究人员怀疑其剑龙类的身份,或认为该分类群是一个可疑的物种。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古生物学家桑卡尔·查特吉 (Sankar Chatterjee)于 1991 年访问了该遗址,并对这些化石根本不是恐龙表示怀疑。相反,查特吉将他检查的德拉维多龙化石材料解释为蛇颈龙属的“高度风化”的骨盆和后肢元素,尽管没有提供具体的形态学证据。Chatterjee 和 Dhiraj Kumar Rudra 还在1996 年描述了来自与Dravidosaurus化石同一地点的蛇颈龙化石材料。这两份出版物都没有正式重新识别或重新分类任何化石。[4] 1996年,Chaterjee和Dhiraj K. Rudra仍然正式将Dravidosaurus归类为“ Stegosauria nomen dubium ”,尽管他们再次表示,他们在1991年访问期间“看不到任何与这些作者声称的剑龙属板和头骨有关的东西” ”并坚称他们所看到的骨头可能是蛇颈龙类的。

在查特吉重新分类后,古生物学界对龙龙的看法发生了变化。Carpenter \u0026 Currie (1992) 和 Loyal, Khosla \u0026 Sahni (1998)仍将龙龙视为剑龙,但没有做出评论。最近的几部作品要么支持 Chatterjee 的观点,即这些化石是蛇颈龙目,例如 Verma (2015)、Verma等人。(2016), 和 Rozadilla等人。(2021),或认为需要对其进行独立的重新描述和评估,例如 Maidment (2010)。Wilson、Barrett \u0026 Carrano (2011) 将龙龙列为鸟臀目动物,但并不认为这是“可证明的”。 Tidwell \u0026 Carpenter (2005) 认为龙龙是一种“可疑的鸟臀目恐龙”。Khosla \u0026 Lucas (2020) 同样将龙龙称为鸟臀目恐龙,但指出其分类学有效性“正在讨论中”。

查特吉关于德拉维多龙是蛇颈龙属的说法首先受到佩雷多·苏佩奥拉等人的明确质疑。(2003)。这项研究指出,原始描述中的头骨和装甲板,查特吉承认没有检查过的标本,“当然不是蛇颈龙目”,但也指出这些化石需要重新描述。 Galton \u0026 Upchurch (2004) 也提出了类似的批评,他们还指出 1979 年描述的头骨和装甲板不可能来自蛇颈龙,因此维持龙龙为剑龙类。 Fastovsky \u0026 Weishampel (2005) 遵循 Galton \u0026 Upchurch 的观点,指出头骨的特征以及板和尖刺的存在表明龙龙是剑龙类。 2012年,高尔顿再次确认了他的信念,即龙龙是剑龙属,因为材料中存在板和类似剑龙的牙齿。高尔顿还鼓励对标本进行新的检查。[21]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 撰写的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恐龙目录”认为龙龙是一种剑龙亚目恐龙,并指出它的化石“曾经被认为”是蛇颈龙目,但它的分类学分类尚未确定同意。

2017年,高尔顿和阿亚萨米共同重申了德拉维多龙的剑龙类分类,称他们认为原始描述中的德拉维多龙化石照片与蛇颈龙属的骨盆和后肢元素没有相似之处。他们指出,龙龙的小牙齿不太可能是蛇颈龙类。此外,阿亚萨米还宣布,他正在研究来自德拉维多龙化石原址的新的未描述的、可能是剑龙属的骨骼。

影响

白垩纪晚期的沉积物中尚未发现任何确定的、无可争议的剑龙化石遗骸。如果龙龙是剑龙亚目,那么它将代表数千万年以来该类群中最后一个已知的成员。这表明,要么剑龙化石记录在世界各地的采样很少,要么剑龙在其他地方灭绝后,在今天的印度仍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古环境

阿奈帕迪地层保存了浅海环境(大陆架下降上方海洋相对较浅的部分)的化石。龙龙化石来自该单元的上部,其特征是菊石亚纲 Kossmaticeras theobaldianum的存在。阿奈帕迪地层保存着丰富的软体动物门群,包括常见的菊石和菊石化石,以及腕足类动物。还发现了海洋爬行纲的化石,尽管它们很罕见。有人认为,阿奈帕迪组上部丰富的腕足类动物和脉肢动物表明存在海侵环境。

除了在阿奈帕迪组上部发现的海洋生物外,该地区的陆地物质显然很容易被带入海洋。在该单位中发现的其他发现包括大量硅化木。大量木材的存在表明植被茂密的土地距离龙化石埋藏的海洋环境相对较近,这意味着它(如果是陆生动物)并非不可能被携带出海。

除了龙龙之外,阿奈帕迪组或整个毛毛群中还没有发现任何潜在的恐龙化石。然而,上覆的阿里亚鲁群(Ariyalur Group)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坎帕尼亚期和马斯特里赫特期,但保存下来的兽脚亚目蜥脚下目化石材料很少,而且根据 Yadagiri 和 Ayyasami 在 1979 年的说法,可能还保存有更多的剑龙亚目化石。然而,这些被认为是更晚的剑龙属化石从未被描绘或正式描述过。 2017年,高尔顿和阿亚萨米将一些先前指定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剑龙”化石重新解释为蜥脚类恐龙骨骼,但指出,由于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剑龙足迹的 ichnogenus Deltapodus,剑龙可能仍然存活到印度的马斯特里赫特阶。马斯特里赫特时代的拉梅塔地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