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垂头菊(拉丁学名:垂头菊属 conaense S. W. Liu)是菊科垂头菊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花期7月。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错那垂头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全株灰绿色或蓝灰绿色。根肉质,较细,多数;茎单生,直立,高10—15厘米,最上部被白色或黑灰色有节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径1—1.5毫米,被厚密的枯叶柄纤维包围。丛生叶和茎下部叶具柄,柄长1—3厘米,光滑,基部具鞘,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6—11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反卷,具疏的软骨质小齿,两面光滑,下面灰绿色,叶脉羽状平行;茎中上部叶3一4,长圆形至线形,长达2.5厘米,基部半抱茎。
头状花序单生,下垂,辐射状,总苞半球形,长8—11毫米,宽达2.5厘米,紫红色,基部被黑色和白色有节柔毛,总苞片10—12,2层,披针形或长圆形,宽2.5—3.5毫米,先端急尖,具白色睫毛,背面光滑,内层具褐色膜质边缘。舌状花黄色,舌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1.6厘米,宽3—4毫米,先端近平截,具3齿,脉纹深褐色,6一7条,管部长约3毫米。管状花黄色,多数,长约6毫米,管部长约2毫米,檐部筒形,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未熟)长2—3毫米,光滑。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错那。
生存环境
错那垂头菊主要生长在海拔4500—4600米的山顶坡地、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