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T.Curtius首先制得了叠氮化铅,1907年Hyronimlle获得在工业上应用的专利权,在欧洲20年代叠氮化铅在民用方面已取代其它起爆药,1931年美国将叠氮化铅用于军品。以后逐渐发展的有糊精、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叠氮化铅新品种,各国纷纷纳入军事标准或民用标准,是用于军事目的、采矿、爆破的主要起爆药品种

品名及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叠氮铅

化学品英文名称:LeadAzide(LeadDiazide,LeadTrinitrid,PlumbicNitride,LeadHydronitrid)

分子式:Pb(N)

分子量:291

物理状态:白色短柱状晶体

相对密度:43.8(糊精叠氮化铅)

假密度:0.8g/cm

溶解度:水中0.05g/100mL 不溶于乙 醇、乙醚、丙和氨水

酸碱性:pH=5.0~7.5

生成:-477.47kJ/摩尔;(-114.5kcal/mol);-1.44kJ/g(-346cal/g)

安定性:100℃48h质量损失0.34%;100℃第二个48h质量损失0.05% 75℃加热试验 4天质量损失0.8% 吸湿性 30℃相对湿度90%质量增加0.07%

与金属相容性:与钢、铁、、铝、铅、锌、铜、锡相容

爆热:1.53kJ/g(367cal/g) 比容 308mL/g

爆速:4070m/s(密度2.0g/cm3);4630m/s(密度3.0g/cm3); 5180m/s(密度4.0g/cm3)

爆发点:360℃

活化能:99kJ/摩尔(23.74kcal/mol)

冲击感度:50%发火率落高12.7cm

摩擦感度:用BAM摩擦感度仪,负荷0.098~0.98N(0.01~0.1kgf)爆炸

静电火花感度:起爆能量0.0070J

起爆能力:对RDX0.03g,太安0.005g

有毒,比雷酸汞及DDNP的热敏感度低,压制性能好。在水中亦可起爆,但潮湿后与铜作用生成极危险的叠氮化铜,故不能放在铜壳中使用。其起爆能比雷汞高。

制备方法

• 由叠氮化钠与铅盐(如硝酸铅)作用而制得。

化学方程式:NaN+Pb(NO)===Pb(N)+NaNO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