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成银,1963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浙江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是中国茶叶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茶叶质量安全与控制技术、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技术等方面的权威专家。主要从事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工作。

1985年,鲁成银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茶叶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1994年,鲁成银在茶树生理生化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1989年至1990年在日本伊藤园中央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4年至2005年在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作,任“中心”常务副主任,2005年至2007年任研究所科技管理部主任,2007年8月起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2015年7月,鲁成银当选为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2020年6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鲁成银的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职务。同年10月10日,鲁成银成为西湖龙井茶质量鉴定中心专家团队成员。2022年11月29日,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鲁成银参与了此次申遗工作。

鲁成银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人),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11完成人)和三等奖1项(第5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4完成人),取得专利权3项(第1完成人);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等科技项目15项;制定《无公害食品茶叶》等国家行业标准12项,主编《茶叶、可可、咖啡质量检验》《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等多部著作,发表《国内外茶叶标准对比分析研究》等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63年,鲁成银出生于庐江县。小时候鲁成银的家门口就有茶园,鲁成银经常往茶山上跑,大人喝茶的时候,他也会喝上几口。茶叶的香气、口感,让鲁成银从小就对茶叶产生了好感。1981年,高考制度恢复后,鲁成银考了个不错的分数,本来想报有医科专业的学校,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能上大学,他最终选择了安徽农业大学。由于儿时的经历,鲁成银综合考虑后选择进入了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茶叶专业,开始了专业系统的学习。1985年,鲁成银从安徽农学院茶学系茶叶专业毕业,获得学士。毕业后,鲁成银本想回老家巢湖市工作,但那一年安徽巢湖市没有茶叶专业的分配指标,由于当时工作都是分配的,他无法回老家工作。那一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领导亲自来安徽农学院招学生,中茶所领导想招一个茶叶生化方面的学生,鲁成银毕业论文正是《九华毛峰品质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他符合中茶所的选人要求,被中茶所选中,毕业后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

工作经历

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后,鲁成银进入了茶叶生理生化研究室,主要从事茶叶化学品质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低丘红壤茶叶低质成因研究。1985年秋冬,为了实验,鲁成银跑了浙江金华、淳安县桐庐县黄山歙县等多地,实地选取茶叶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研究。1986年,中茶所和江西省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展研究,鲁成银为了做实验,在庐山上工作了一年,研究山上山下土壤、气候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高山云雾出好茶,从研究结果中,鲁成银明白了这句话的科学依据。1989年至1990年,鲁成银赴日本伊藤园中央研究所,联合开展茶叶皂素研究。1994年之后,鲁成银在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作,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对茶叶进行品质检验、品质控制和标准研究制定等工作,为产业服务。

2005年之后,鲁成银来到了中茶所科技处,任科技处主任,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等工作。这个时候,他开始琢磨产业发展问题,中国茶产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他开始意识到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科技进步是不够的。他开始跳出科技范畴,全方位来看中国茶产业发展方向。2006年,鲁成银主编的两部书籍《茶叶 可可 咖啡质量检验》和《茶叶质量安全与HACCP》出版。2007年8月,鲁成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2008年1月,鲁成银主编的书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 茶叶卷》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2009年5月29日,第二届江西绿茶博览会组委会在南昌市举办了江西绿茶高峰论坛,鲁成银作了题为《茶叶科技创新与品牌发展战略》的演讲。同年5月,鲁成银主编的书籍《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11月19日,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体理事会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联盟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组成,鲁成银当选为理事会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组成,鲁成银任主任。2013年11月22日,浙江农业博览会杭州市举办,鲁成银担任组织委员。2015年7月,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杭州召开第二届理事会,联盟秘书长鲁成银研究员汇报了联盟成立以来主要工作,会上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二届理事会,鲁成银当选为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2020年6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免去鲁成银的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职务。同年10月10日,鲁成银成为西湖龙井茶质量鉴定中心专家团队成员。2022年11月29日,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项目是中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鲁成银参与了此次申遗工作,在他看来,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且科技和人才培养等走在世界前列,此次申遗成功将让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产生更大影响力。

2023年6月14日,印江自治县聘请鲁成银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席科学家。同年9月26日,“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白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瓮安县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举行。专委会聘请鲁成银为第一届专委会首席专家。2024年5月21日,2024年“国际茶日”安康活动在陕西省安康市举办。鲁成银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安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做报告。介绍了中国茶产业基本情况与发展前景,并以安康茶产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和历史人文等实际情况为例,分享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安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并以多个案例为参考介绍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产品优化升级、迭代和新产品创制;加强品牌建设;发展新业态;茶企拓展一产以外价值等工作的重要性。同年8月7日至9日,鲁成银带领专家团队到镇巴县调研指导茶产业发展。

主要作品

主编著作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科技项目

参考资料

标准制定

参考资料

社会职务

所获荣誉

鲁成银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人),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11完成人)和三等奖1项(第5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4完成人),取得专利权3项(第1完成人)

参考资料

鲁成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08-20

中茶所原副所长鲁成银.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2024-08-20

专访 | 鲁成银:做中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的“设计师”.微信公众号.2024-08-20

印江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鲁成银教授为印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席科学家.百家号-金台资讯.2024-08-20

中心简介.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24-08-20

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届理事会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08-2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厉敏等职务任免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8-20

西湖龙井茶质量鉴定中心专家团队.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2024-08-20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申遗成功有利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新京报网.2024-08-20

江西绿茶高峰论坛在南昌举办.江西省人民政府.2024-08-20

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首次全体理事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08-2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2013年浙江农业博览会和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8-21

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白茶专业委员会成立.百家号-天眼新闻.2024-08-20

聚焦品牌与新质生产力,2024年“国际茶日”安康活动成功举办!.搜狐网.2024-08-2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到镇巴调研指导茶产业发展.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