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猫记》是一部2006年4月1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民俗历史学类书籍,作者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吕健忠译。该书主要描述了18世纪法国印刷工人虐杀师父家养的猫的一场暴动,这并不是一场声势浩大、牵连甚广的事件,仅仅是一场掺杂着些许诡异气氛的狂欢。

达恩顿教授通过精巧的记述与层叠的分析,将这个事件与18世纪整个法国的社会文化与变迁结合起来,反映了由手工业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书中金句:“笑声一旦消退,桌子自然恢复原状;就像历年的推移从大斋节持续到狂欢节,旧有的秩序再度紧紧掐住狂欢人的脖子”。

《屠猫记》于1979年获得了美国历史学会的Leo Gershoy奖。

编辑推荐

如果把一个国家的文化比喻为一个有机体,本书可以说是从法国文化史取下一个组织切片,然后拿来做断层扫描。不论这个比喻有没有吸引力,展读本书保证是不可能空手而还的“宝山行”。不喜欢学究气的读者,只要不理会注释,同样将会发觉本书易读易解又趣味横生的一面。

内容简介

这种残酷的仪式何以在他们眼中如此“好笑”?十八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一一召唤而出,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猫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猫大屠杀》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作者在书中提供了治疗文化震荡所不可或缺而且入口难忘的一帖药剂。尽管这是一本学术著述,在作者以带有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写作的策略下,读者绝对可以获得一次既有益又有趣的阅读经历。

作者简介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欧洲文化史专家,1939年出生于纽约普林斯顿大学大学教授,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奖金、美国的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本书为他赢得1979年美国历史学会的Leo Gershoy奖。

图书目录

译序

一 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

附录 故事的变异

二 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记

附录 孔塔记叙的屠猫记

三 资产阶极梳理他世界:城市即文本

附录 省区社会阶级杂处

四 警探整理他的档案“文坛解剖

附录 三份纪事

五 哲学家修剪知识树:《百科全书》的认识论策略

附录 三棵知识树

六 读者对让-雅克·卢梭的反应:捏造浪漫情

附录 兰森的购书单,1775—1785

结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