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刚,生于1936年,崇阳县人,职业包括编审和教授。自1950年起参与工作,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在多个领域担任过职务,包括教育、新闻、文化和出版等专业的行政工作。

职业生涯

饶学刚的职业生涯始于1950年的社会工作,随后在1957年完成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习。1965年,他成为讲学的对象,并在此后的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术贡献

饶学刚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贡献,他是中国苏轼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成员。他还担任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湖北期刊协会的理事。饶学刚专注于苏轼研究、楚文化研究、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在黄州》《曲艺写作浅谈》《\u003c双合莲\u003e版本研究》《\u003c钟九闹漕\u003e版本研究》《民间文学新论》等五部书籍,以及四十多篇论文和一百余篇文学作品。饶学刚提出了多项重要的学术观点,如东坡文艺创作的“黄州高峰说”,并对中国火葬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挑战了传统的“中国火葬源自印度”的说法。他对“九头鸟”形象的重新解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参考资料

苏学专家-黄冈饶学刚.黄冈市赤壁管理处 .2024-09-25

一身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记我校退休教授饶学刚.黄冈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2024-09-25

“斋厨索然,日食杞菊”的仕宦人生最美苏东坡《后杞菊赋并序》主旨别解.豆丁网.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