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楚客(588年-655年),字山宾,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官员,右仆射杜如晦的弟弟。他以威严正直著称,被誉为当世名臣。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杜楚客的声望显著,但他也曾因支持魏王李泰夺嫡行为而被贬为虔化县令。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他在安固县令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杜楚客有一子杜温、一女杜淑。
人物简介
当王世充在虎牢关之战自称郑帝,与李世民(唐太宗)对战时,杜楚客与其叔父杜淹,被王世充所捕。杜淹曾经与杜如晦有过节嫌怨,杜淹为了报怨,便在王世充面前,谗言害死了如晦之兄,又囚禁杜楚客,不给饮食,致使杜楚客几将饿死。
王世充平定后,论罪杜淹当受诛杀,杜楚客请求兄长杜如晦,设法营救叔父杜淹,如晦因杜淹有杀兄之仇,心中怀有芥蒂,楚客再三劝谏说:“从前叔父残害咱家胞兄,而今兄长您又舍弃叔父,不肯相救,我们杜家一门之内,不幸骨肉互相残杀而尽,岂不是令人悲痛的事吗。”这一席话,深深地感动如晦,如晦醒悟了,于是到李世民面前,请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此获得释罪免死。
生平经历
少随叔父淹没于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睦,谮如晦兄于王行满,王世充杀之,并囚楚客,几至饿死,楚客竟无怨色。洛阳市平,淹当死,楚客泣涕请如晦救之。如晦初不从,楚客曰:“叔已杀大兄,今兄又结恨弃叔,一门之内,相杀而尽,岂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请于太宗,淹遂蒙恩宥。楚客因隐于嵩山。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上谓曰:“闻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则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远者必自迩,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为众所许,无虑官之不大。尔兄虽与我体异,其心犹一,于我国家非无大功。为忆尔兄,意欲见尔。宜识朕意,继尔兄之忠义也。”拜楚客蒲州刺史,甚有能名。后历魏王府长史,拜工部尚书,摄魏王泰府事。楚客知李世民不悦李承乾,魏王泰又潜令楚客友朝臣用事者,至有怀金以赂之,因说泰聪明,可为嫡嗣。人或以闻,太宗隐而不言。及衅发,太宗始扬其事,以其兄有佐命功,免死,废于家。寻授处化令,卒。原文来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六》《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一》也有记载。
少年时代,崇尚奇异的节操。当时杜楚客与叔父杜淹,都被王世充所逮捕。杜淹曾与杜如晦有过节,所以王世充面前进谗言,害死了杜如晦的哥哥,又囚禁杜楚客,令杜楚客濒死。平行王世充后,杜淹论罪当诛,杜楚客请求兄长杜如晦,可否免叔父的死罪,杜楚客说:“从前叔父杀害了我们的哥哥,而今兄长您有舍弃兄长不救,独家一门骨肉残杀几几岂不是令人很悲痛!”杜如晦听了后感悟了,于是向李世民请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而获释。贞观四年(630年),奉召为给事中,后擢中郎将,进蒲州刺史,迁徙瀛州。后为魏王府长史,迁工部尚书,摄魏王府事。杜楚客揣摩帝意,然后向唐太宗说魏王李泰聪睿可为太子。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一同被废,杜楚客作为王府长史,也被治罪,以其兄杜如晦之功免死,废为庶人,后任虔化令,任满转安固令,永徽六年(655年)终于安固官舍,年六十八。有一子杜温、一女杜淑。
影视角色
1993年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王威饰演杜楚客
参考资料
增修历史感应统纪卷三(唐书一、三).知乎.2024-09-15
李世民足智多谋 王世充败下阵来.洛阳网.2024-09-15
初唐文士与文学仕进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