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宁波站

宁波站

宁波站(Ningbo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海曙区南站东路19号,原宁波老城长春门(南门)外,因而也俗称南站。车站始建于1959年,同名车站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目前的车站站房建于2013年。 宁波站隶属上海铁路局管辖,为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终点站和甬台温铁路起点站。站场规模为14台16线,站房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上的一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宁波站是一个集普速、动车组、市域列车运营于一体的车站。

宁波站地上一层为进站大厅、售票大厅和铁路站台,地上二层为高架候车大厅;三层为商业、餐饮、休闲厅,位于二层候车大厅两侧夹层;地下一层为出站大厅和南北公共通廊,地下二、三层分别为轨道交通2、4号线站台站厅。

历史沿革

宣统二年(1910年)6月10日,萧甬铁路的开工典礼在宁波江北姚江畔举行,该地即为宁波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的所在地。

民国三年(1914年),宁波站建成,开出的第一列火车有两节车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日,3架日本轰炸机向宁波站投下了14枚重磅炸弹,宁波站的房舍和月台由此悉数被毁;同年,国民政府为抵御日本侵略者进犯,又下令拆除萧甬铁路,仅留下路基。

1953年7月1日,萧甬铁路分段重建。

1955年1月,宁波站暂驻庄桥。

1959年9月30日,萧甬铁路通达宁波市,宁波站正式设立在宁波南门,宁波铁路和全国铁路网接轨。

1986年9月,宁波站增开甬沪特快列车1对,为宁波铁路客运史上开行的第一对特快列车。

1988年2月,宁波站在原址翻建而成,坐南朝北,呈船形,为宁波中心城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1997年10月,宁波站首次开行至南京的假日休闲旅游列车。

1998年5月20日,宁波站进行改扩建,扩建改造后成为中国一等火车客运站。

2009年9月,宁波站因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铁路末端的历史。

2010年10月6日,宁波站正式改扩建。

2013年12月28日,宁波站南广场通车投用。

2015年9月18日,宁波站北广场改建工程竣工;同年9月26日,宁波站全面建成运营。

2017年6月10日,宁波市利用既有萧甬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宁波站至余姚站城际铁路(市域列车)开通试运营,列车开行采用地铁运营模式。

2019年11月20日,第二批电子客票应用推广工作启动,宁波站迈入电子客票时代。

2020年6月20日起,宁波站全面实施电子客票。

2021年1月28日,宁波站关闭站内便捷换乘通道。

2023年8月1日,既有萧甬铁路宁波站经余姚站杭州南站城际(市域)列车贯通运营。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宁波站与北侧的历史文化建筑“天一阁”遥相呼应,设计构思源于《周易风水》中“天一生水”的哲学思想,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扩散形成起伏的水纹,最终幻化为“宁波甬浪”的建筑造型。建筑形态舒展大气,建筑中央晶莹剔透的水滴”,不仅是整个建筑造型的视觉中心,同时也是进站广厅的采光中庭,建筑的顶部、下部及两侧的雨篷所呈现出的优美弧线形态使整个建筑仿佛随波舞动的”海浪”,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的诗意。

●设计参数

截至2013年7月,宁波站雨棚平面投影顺轨道方向为294米,与线路垂直方向宽184.95米;屋面标高15.00米,东西两侧雨棚顺线路方向柱距均(7×24)米;下部支撑结构两侧部分垂直线路方向共4跨,柱距分别为40.85米、40.80米、40.80米、37.85米。

截至2015年1月,宁波站北广场地下面积为3.8万平米,南广场地下面积为2.9万平米。

截至2018年2月,宁波站站房高38.25米,东西长258米,南北长246米。

截至2021年9月,宁波站用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为6.3万平方米。

整体布局

宁波站设南北站房、高架候车大厅。旅客出站厅及南北城市通廊、无站台柱雨棚等。

站台线路

站场台层

截至2021年9月,宁波站站场规模为8台16线。

连接线路

截至2021年9月,途经宁波站的铁路线路为杭甬铁路、杭甬高速铁路甬台温铁路

运营情况

自助购票

截至2018年11月,宁波站采用电子客票业务方式,凡购买电子客票乘坐动车组列车的旅客,可直接凭购票证件(如身份证等)刷脸进站、刷证检票、车内查验、刷证出站。

便民服务

●客户中心

截至2018年7月,宁波站共设有三个服务台,南进站口为咨询服务台,为旅客及未购票的人员提供问询、重点旅客(老、幼、病、残、孕)服务、失物招领等服务;候车室中部设有“5590服务台;1南进站大厅设有“蓝精灵服务驿站”,由志愿者组织的为旅客服务团队,为需要服务的旅客提供帮助。

●公安制证

宁波站北广场售票处设有公安制证窗口,可以为旅客办理临时身份证制证业务。

配套设施

截至2018年,宁波站设置景观照明等系统,其中泛光技术、空间染色及内透光技术和特制LED透镜的应用。解决了“水滴”幕墙各角度光晕和眩光的难题,成功诠释了‘‘绿色野生七彩宁波”的设计理念。

截至2020年2月,宁波站在车站内设置防疫机器人,对到达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工作。

截至2020年7月,宁波站在南广场东侧设置智能公厕;该公厕内设管理间、独立母婴室、工具间,并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以此推动枢纽综合治理创新,优化服务环境。

截至2021年2月,宁波站在北广场的地下停车场建设网约车专用通道以及候车服务区,方便乘客统一乘坐网约车。

运输流量

客运流量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宁波站共输送旅客1351.5万人次,到站旅客1378.2万人次,日客流量约8万人次。

交通换乘

宁波站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南站东路19号,地处海曙区西南部,毗邻月湖公园;车站由南站西路、苍松路、甬水桥路、三支街围合而成,其位置北距天一阁以及宁波剧院分别为2000米,3500米;途经宁波站的城市道路为尹江路、南站西路。

轨道交通

截至2021年10月,途经宁波站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

公交线路

截至2021年10月,途经宁波站的公交线路为:

●南广场

●北广场

长途汽车

截至2015年5月,宁波站在南广场西侧设有配套长途汽车站宁波汽车南站,该车站总面积1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200平方米。始发班车方向主要是浙江省省际的上海市,浙江省内的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除新昌县嵊州市方向为汽车中心站始发)、舟山市以及宁波市地区的象山县宁海县余姚市慈溪市、奉化溪口等方向。

机场巴士

截至2014年1月,宁波站开有至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的直达班车,时间段为8:30-19:20,每小时一班。候车点位于宁波站南广场的大巴停车场,靠近公交场站和非机动车停放处。

价值意义

1、提升了宁波铁路枢纽能力。宁波站开通前,东站开行客车87对,已经超负荷运转。宁波站开通后,日开行班列能力可达近200对,大大提升了宁波铁路客运接发能力,为宁波铁路和综合交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提升了宁波市铁路客运服务品质。宁波站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慢行交通等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和“无缝衔接”,将大大改善旅客乘降条件,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顺畅和舒适。

3、中国宁波网评:提升了宁波城市形象和周边城区品位。新宁波站的建成投用,使宁波有了与自己的城市地位相符的综合交通枢纽,宁波市对外窗口形象得以提高。同时,结合新宁波站建设,海曙区政府对周边2.8平方公里区域进行高档次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吸引各类高端服务产业规模化集聚,形成以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复合功能的都市门户区。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宁波站在改造建设时其造型复杂,施工及技术难度大,在当时面临主要难题为:

1、既有线横穿施工现场。

2、基坑需一体化施工。

3、“水滴”及“船型”张弦梁结构复杂。

4、雨篷跨线施工困难。

5、由于建设“主站场”位于中心城区,工程涉及大量的征地和房屋征收政策处理工作。

6、要减少施工噪音、震动、扬尘以及交通运输拥堵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7、在既有站区施工既要抓工程进度,又要确保火车正常运行安全。

宁波站在改造建设时的主要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为:

1.宁波站造型新颖。整个建筑由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幻化而来。“水滴”型超大跨度大悬挑空间桁架结构以及“船型”预应力张弦梁结构,均体现了建筑、结构以及力学的融合,在中国内独一无二。

2.首次在站房领域提出并采用跨越深基坑的“现浇梁板+钢格构柱”组合式铁路临时栈桥结构体系,为既有线运营及基坑整体开挖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大中型站房改扩建提供了经验借鉴。

3.国际首次研发应用了上跨软土深基坑高速铁路临时栈桥技术,攻克了既有线上跨深基坑一体化开挖、高铁列车不降速安全通过等世界难题。技术创新应用达国际领先水平。

4.创新采用了高架站房与地铁共建一体化结构沉降耦合控制技术和“环形钢牛腿+混凝土环梁+预应力”的复杂节点形式。

5.针对受既有线影响下的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超深基坑需同步开挖的重大难题,创新提出并采用了软土地质下多紧邻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有效地将“时空效应”原理融合到多紧邻软土深基坑土方开挖中。

6.针对受既有线影响以及需跨线半幅施工的特点,创新研发了二级接替迭代张拉、单端双向张拉撑杆偏位控制技术,解决了“船型”雨篷施工中结构不均匀变形、应力多次重分布等难题,此外,拉索节点的优化大大简化了张拉工艺。该技术的成功运用提升了中国在铁路施工领域的领先地位。

7.在超大跨度大悬挑“水滴”钢结构及幕墙施工过程中,考虑了温度效应以及“风-车-梁”耦合振动对安装和卸载作业精度控制的影响,并自主研发了三维多角度“五级调节构造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双层双曲面异形钢结构及幕墙的安全高效施工技术。

8.创新并巧妙地将四段寻址灯具技术、空间染色、内透光等技术结合在一起,解决了曲面幕墙亮度、色彩自动切换及各角度镜面眩光的难题。

科研成果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2017年1月27日,宁波市张为候车的乘客递上一份“暖心归途”的除夕汤圆,与其共度除夕之夜。

2017年11月,宁波站在5590服务台后面开辟出来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阅览区,为乘客在候车期间了解及学习十九大精神。

2020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宁波站在站前广场增设花卉雕塑,布置绿化,并挂起国旗和灯笼,以此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到来。

参考资料

宁波站.高铁网.2024-02-26

铁路宁波站.中国宁波网.2024-03-07

全长7.4公里的铁路新线,作用竟然这么大!.澎湃.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