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褐背蝠鱝

褐背蝠鱝

褐背蝠(学名:蝠鲼属 tarapacana)是蝠鲼科蝠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模式产地为智利

该物种栖息于暖流系海域,春夏之交经常洄游于黑潮流域之台湾西部沿海。褐背蝠鲼是一种卵胎生的鱼类,最大体长可达300公分。具有食用价值,其软骨鱼皮可制品。又名智利蝠、台湾蝠鲼、飞仔、鹰鲂。

形态特征

褐背蝠鲼体盘呈横菱形,头端两侧有一对角状的头鳍,两个头鳍间隔较狭,头顶扁平。喷水孔位于胸鳍基底前端上方,背鳍一枚,其基底后端达胸鳍后角。尾纤长,尾部长度略等于体盘长度,无尾棘。体背部密布棘状鳞,各鳞具一长棘,长棘之背面更密布微小棘。口开于头部下方,上下颚均有横长形栉状齿,各齿具有4至16枚尖头,上排牙齿57颗,下排为66颗。体背面呈黄褐色,腹面白色。

分布范围

褐背蝠鲼在太平洋广泛分布,模式产地为智利。在台湾,主要产于基隆市、苏澳、高雄市及东港等地。

用途

褐背蝠鲼是一种罕见的大型鱼种,通常被捕抓鲔鱼之流刺网或鱼叉捕获。具有食用价值,其软骨鱼皮可制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褐背蝠鱝.中文百科.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