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课程》(简称ACIM或《课程》)是由心理学家海伦·舒曼(Helen Schucman)编写并声称为“笔录”,由同为心理学家的威廉·赛佛(William Thetford)校订和汇整部分内容的一部灵修书籍。该书由〈正文〉,〈学员练习手册〉和〈教师指南〉三个部分组成,旨在通过心灵的自我觉察和转变,帮助读者回归真爱之源,并服务于他人。
创作背景
在1965年,海伦‧舒曼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外科医学院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为威廉‧赛佛的同事。当他们的每周办公会议变得勾心斗角时,威廉‧赛佛认为“一定另有出路!”。海伦‧舒曼认为,这次的互动引发了一系列内在的激荡,产生了梦与内在视觉的指引,并认为这些指引是来自耶稣的“声音”。她说,在1965年10月21日,她相信那“内心的声音”告诉她:“这是阐释奇迹的课程,请将内心的声音纪录下来。”海伦‧舒曼说,纪录的过程使她非常不舒服,尽管这并未严重到使她停笔。第二天,她向威廉‧赛佛解释了她的“笔录”事件。令她惊讶的是,威廉‧赛佛鼓励她继续这个过程。当他读到此笔录稿的时候,还提出要协助她打字;于是第二天的笔录继续进行,如此持续了七年。
直到1972年,前三部分的笔记已经完成,而最后指示的两部分写作持续到1977年11月才完工。本尼迪克特·格罗舍尔(Fr. Benedict Groeschel)是一名天主教神父,曾在威廉‧赛佛下学习,并与海伦‧舒曼一起工作,他于1972年11月安排肯尼斯‧霍布尼克(Kenneth Wapnick)向海伦‧舒曼和威廉‧赛佛介绍。格罗舍尔于一九七三年获得了《奇迹课程》手稿的副本,并得到海伦‧舒曼的作证说,这份稿件将不被流出;不过,随着海伦‧舒曼的许可,他将其提供给肯尼斯‧霍布尼克。肯尼斯‧霍布尼克随后阅读了初稿,并与海伦‧舒曼和威廉‧赛佛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他认为需要进行校稿,以便让该书得拥有可正式出版的形式。威廉‧赛佛随后又对〈奇迹原则〉一节作了进一步的编辑以及对此章一节的定夺,不久之后,他们选择退出直接地对内容进一步的重大修改。肯尼斯‧霍布尼克和海伦‧舒曼继续校订手稿,删除显然仅针对海伦‧舒曼和威廉‧赛佛个人解答的讯息、创建章节和章节标题,并纠正段落结构、标点符号和大小写中的各种不一致之处。此次编辑在1975年2月左右完成。肯尼斯‧霍布尼克随后成为《奇迹课程》的教师,任职于奇迹课程基金会(基金会 for A Course in Miracles, FACIM)的联合创始人兼总长,同时也是心灵平安基金会(Foundation for Inner Peace, FIP)的董事和执行委员会成员。
出版历史
2011年10月31日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情节
《奇迹课程》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是长达六百余页的正文,以第一人称的对话方式解析人类的痛苦,旨在治愈心灵的创伤,带领读者回归真爱之源;
第二部《学员练习手册》中提出了一套365个练习,以潜移默化的训练转变我们深藏不露却根深蒂固的错误心理观念,带领读者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心态;
第三部《教师指南》,则提纲挈领地澄清一些观念问题,供读者参考或反省之用。
读过此书的读者不仅对自身心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受书中理念影响服务于他人。有人组织慈善机构,有人成立心理商机构,还有人组织身于大学认可的研究机构,遍布世界的读者也成立了无数的读书会及网站,自动分享并推广此书。正因它的博大精深,很多研究者源于其中思想所写的书都成了畅销书。
作品目录
《奇迹课程》新译本系根据海伦·舒曼博士生前委托的“心灵平安基金会”于2007年出版的第三版“全集”之完整版翻译而成。新译本全书分为三册出版:第一册《正文》,第二册《学员练习手册》,第三册包含《教师指南》、《词汇解析》以及《补编》的“心理治疗”与“颂祷”二文。这部新译本网罗了海伦有关《奇迹课程》所有的正式文献,奇迹读者从此再无沧海遗珠之憾。
《正文》
导言
第一章 奇迹的真谛
壹、奇迹原则
贰、启示、时间与奇迹
叁、救赎与奇迹
肆、挣脱黑暗的势力
伍、圆满与灵性
陆、需求的幻相
柒、对奇迹本能的曲解
第二章 分裂与救赎
壹、分裂之始
贰、救赎的防护作用
叁、上主的祭坛
肆、疗愈是由恐惧中解脱
伍、“奇迹志工”的任务
一、奇迹志工的专用守则
陆、恐惧与冲突
柒、因果关系
捌、最后审判的意义
第三章 纯洁无罪的知见
壹、救赎无须牺牲
贰、奇迹即是正知正见
叁、知见与真知之别
肆、错误与小我
伍、超越知见
陆、判断和主权的问题
柒、创造与自我形象之别
第四章 小我的幻相
第五章 疗愈与圆满
第六章 爱的课题
第七章 天国的礼物
第八章 回归之道
第九章 接受救赎
第十章 疾病的偶像
《学员练习手册》
导言
上篇
课题
1.我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义
2.我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对我所具的意义,完全是我自己赋予的
3.我并不了解我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一切
4.这些念头就像我在这房间(街上、窗口、此地)所看到的事物一样,不具任何意义
5.我绝不是为了我所认定的理由而烦恼
6.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根本不存在的事物
7.我所看到的只是过去的经验
8.我的心里塞满了过去的念头
9.我看不出任何事物的当下真相
10.我的想法不具任何意义
11.我那无意义的念头,显示给我一个无意义的世界
12.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
13.无意义的世界令人恐惧_
14.上主从未创造过无意义的世界
15.我的想法乃是我自己营造出来的意象
16.我的念头没有一个是中性的
17.我所看到的一切,没有一个是中性的
18.我的看法所导致的后果,并非只有我单独承受
19.我的想法所导致的后果,并非只有我单独承受
20.我决心看见
21.我决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事情
22.我所看到的只是一种报应形式
23.只要放下攻击的念头,我就能由眼前的世界脱身
24.我认不出什么是对自己最有益的事
25.我不知道万物的目的何在
26.我的攻击念头等于否定了自己百害不侵的本质
27.首要之务,我要看见
28.首要之务,我要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万物
29.上主在我所看到的万物之内
下篇
《教师指南 词汇解析 心理治疗 颂祷》
教师指南
导言
壹、谁是上主之师?
贰、谁是他们的学生?
叁、教学的次第
肆、上主之师的人格特质
(一)信赖
甲、信赖的形成
(二)真诚
(三)包容
(四)温良
(五)喜乐
(六)不设防
(七)慷慨
(八)耐心
(九)忠信
(十)开放的心
伍、如何获得疗愈?
(一)疾病在人心目中的目的
(二)知见的转变
(三)上主之师的任务
陆、一定会得到疗愈吗?
柒、需要再三疗愈吗?
捌、如何避免难易有别的观念?
玖、上主之师需要改变生活环境吗?
拾、如何才能放下判断?
拾壹、世界怎么可能太平?、
拾贰、拯救世界需要多少位上主之师?
拾叁、牺牲究竟是什么意思?
拾肆、这世界会如何结束?
拾伍、每一个人最后都会受到审判吗?
词汇解析
心理治疗
颂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