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十九问》假设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不断向老师请教写作中的疑惑。老师一边解答,一边启发这个学生自己思考。这十九类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现在,我建议你化身成这个学生,把王鼎钧当成你的老师,认真领会他是怎样解说这些难题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一个写作高台,置身其上,发现触目都是可写的人物、事件、风景,你没有了找不到材料的苦恼,也不再为怎样表达而犯愁。

目 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讲作文的书难读,已被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视为不争的难题。读了王鼎钧先生《作文三书》(下称《三书》),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觉得这些问题似乎不难解决了。

“作文三书”总序(1) “作文三书”总序(2)

启迪心智 助人聪明(1) 启迪心智 助人聪明(2)

第二部分

爸爸看了我的作文簿,表示很不满意,他说文章有文章的样子,我的作文简直不成样子。文章也有样子吗?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我们批评一篇写得不好的文章,可能说它“不成其为文章”,说这句话的人,大概是认为文章有样子的吧?我们听一个人说话,听来听去,我们可能对他说:你别在那儿做文章啦!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是认为文章有样子的吧?

《作文三书》第二问(1) 《作文三书》第二问(2)

作文三书》第二问(3) 《作文三书》第三问(1)

《作文三书》第三问(2) 《作文三书》第三问(3)

《作文三书》第四问(1) 《作文三书》第四问(2)

《作文三书》第四问(3) 《作文三书》第五问(1)

《作文三书》第五问(2) 《作文三书》第五问(3)

《作文三书》第五问(4) 《作文三书》第六问(1)

《作文三书》第六问(2) 《作文三书》第六问(3)

第三部分

你说对了。诗人为什么要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呢?他有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材料以后,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呢?他打的主意就是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来表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要我们以春晖难报的心情看慈母缝衣。这就是你们老师在作文课堂上常说的“立意”。

《作文三书》第七问(1) 《作文三书》第七问(2)

《作文三书》第七问(3) 《作文三书》第七问(4)

《作文三书》第八问(1) 《作文三书》第八问(2)

作文三书》第八问(3) 《作文三书》第九问(1)

《作文三书》第九问(2) 《作文三书》第九问(3)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1)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2)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3)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4)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1)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2)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3)

参考资料

作文十九问.新浪.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