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龙(1853~1925) ,中国伊斯兰教戛迪林耶学派灵明堂门宦创始人。字灵明,尊号古土布·哈尼夫拉,回族,世居甘肃省兰州西关海家滩。

人物生平

他早年丧父,依母而生。幼时在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和宗教常识,及长,喜读诗书,谙汉、阿两文。1866年,正当西北回民反清起义形成高潮时,兰州市督标哗变,省城发生严重饥荒,14岁的马一龙,扶母逃荒于宁定县(今广河县),越年母卒,他遂在甘肃的榆中县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等地逃荒,并访师求学。1878年以后,他在榆中野鸡沟飞广河三甲集等地清真寺,日教阿文,夜坐静修,生活十分简朴。1895年逢“河湟事变”,马一龙携妻女返回兰州,栖于桥门街一破屋中,后迁至新关罗家巷定居。从此结束了流浪生活。

史籍记载

据灵明堂教史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即马一龙25岁时,在兰州接受了哈比布拉传的戛迪林耶学说,35岁时在广河三甲集镇经马六三伊玛目的引荐,又接受了圣裔赛利姆尊者的虎非耶学理。此外,他还接受了新疆静杜孜巴巴传的喀什道堂大香道祖(伊朗哈马丹人,为25世圣裔之孙)所传的纳格什班迪耶的学理和传教凭证。他偏重于戛迪林耶派的教义。据其道统史记载,当他专心从事“无俩大道”后,常沿门乞讨度日,有时自歌自舞,往往与街巷小儿戏玩,宛如赤子,人遂以疯汉称之。人有疑义,急难来问者,他只用眼前事物演示之,或讲以古往,或举一现例,使人自行领会,初虽不解,事过皆验。于是得到一些人的尊敬与信仰。马一龙的宗教主张主要是:禁欲清贫、潜修秘炼和出家修行。他宣教传道以中、小商人为主要对象,在农村多系贫穷农民,在城市多系饮食业小商人。静修时减少饮食,时间以40天为限,多则120天。他的学生主要有:哈密市灵明堂负责人靠福堂兰州市陕子久临夏县的马向真、康乐县的高优素福,青海省的白凤鸣。最后他委单子久为教统承传人。在西北有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

马一龙 .东方娱乐时报.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