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是由元朝学者张铉编纂的一部地方志书籍,旨在补充和完善南宋周应合所著《建康志》之后的历史记载。张铉曾担任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受聘主持此项工作,历时六个月完成。该书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图考、通纪、世表、年表、志谱列传等,以及摭遗和论辨。书中对元代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也收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尽管在体例上有一定的争议,但总体而言,该书内容丰富,条理分明,没有出现后期地方志常见的附会丛杂问题。
古籍简介
《至大金陵新志》共十五卷,由元朝张铉撰写。张铉,字用鼎,陕西人,曾任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至正初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官员计划重新出版宋周应合的《建康志》,但由于该书记载截止于景定年间,此后七十余年间的史料较为匮乏。虽然郡人戚光曾在至顺年间编写过《集庆续志》,但该书随意更改原有体例,不够严谨。因此,决定增加新的内容来继续《景定志》的工作。张铉被聘请负责此事,经过六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这部作品。该书首先介绍了地理情况,随后依次记述了通纪、世表、年表、志谱列传等内容,并以摭遗和论辨作为结尾。完成后,通过本路儒学雕刻印刷发行。明朝嘉靖年间,黄佐编纂《南雍志》时,还引用了该书的部分内容,说明现存的版本可能源自最初的刻本。
作者简介
张铉,字用鼎,陕西人,曾任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他在至正初年接受了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官员的任务,负责修订并完善《建康志》。他的学术背景深厚,使得他能够广泛收集资料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最终形成了这本内容翔实的地方志。
内容特点
《至大金陵新志》大致遵循了周应合《建康志》的体例,但在涉及元代历史事件时,则主要依赖于戚光的《续志》以及各地上报的信息。对于已经出现在前志中的官职名称,本书不再重复列举,而在世谱列传方面,即使前志已有相关记载,本书仍然全部收录,这一点在体例上显得有些矛盾。此外,张铉在凡例中批评戚光《续志》删除地图的做法不符合古代传统,这一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在世表、年表的处理上,他认为戚光的做法并不合适,因为这些内容原本就不属于地方志的传统范畴,而是更接近于国史的性质。这种批评似乎有些偏颇。总的来说,张铉的学识渊博,他对文献的整合和修改,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清晰有序,避免了后来地方志常有的虚构和混乱现象。
参考资料
《至大金陵新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百度文库.2024-09-18
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 新罗文宗崔致远.搜狐网.2024-09-18
张铉.国学迷.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