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尾鹦鹉

长尾鹦鹉

长尾鹦鹉(黑枕黄鹂普通亚种:Psittacula longicauda),鹦形目鹦鹉科鹦鹉属鹦鹉。体型略大的鹦鹉。尾特长而尾端渐细,胸绿色。雄鸟顶冠绿色,头侧红色并具醒目的黑色的颊纹,上背沾浅蓝色,尾尖端黄色,两翼淡蓝。雌鸟色较黯淡,具偏绿的髭须,背上无蓝色。飞行时翼衬为黄色。

历史与分类

长尾鹦鹉最早由法国博学家乔治-路易斯·勒克莱尔,布丰伯爵在1780年的《鸟类自然史》中描述,并在弗朗索瓦-尼古拉·马丁内特手绘的彩色图版中被描绘出来,该图版是在埃德姆-路易·多邦顿的监督下制作,以配合布丰的文本。1783年,荷兰博物学家皮特·博达特在他的《彩色图版目录》中为其命名为Psittacus longicauda。长尾鹦鹉现在被归类到了由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于1800年引入的Psittacula属中。属名Psittacula是拉丁词psittacus(指“鹦鹉”)的缩小形式。种加词长尾纹胸𬶐由拉丁词longus(指“长”)和cauda(指“尾巴”)组成。目前认可的长尾鹦鹉有五个亚种:P. l. tytleri(雄鹦鹉,1874年)- 安达曼群岛长尾鹦鹉 - 尼科巴群岛科科群岛;P. l. nicobarica(戈尔德,1857年)- 尼科巴长尾鹦鹉 - 尼科巴群岛;P. l. modesta(弗雷泽,1845年)- 恩加诺长尾鹦鹉 - 恩加诺岛;P. l. longicauda(博达特,1783年)- 普通长尾鹦鹉 - 马来半岛南部、新加坡苏门答腊岛、尼亚斯、邦加岛、安汶群岛、婆罗洲;P. l. defontainei(查森,1935年)- 纳土纳群岛

外形特征

长尾鹦鹉共有5个亚种,依照不同亚种体长为42-48厘米不等。鸟体为绿色,尾巴很长且呈蓝色。雄鸟有黑色帽和红色面部,而雌鸟没有黑色帽并且红色较少。喉咙、胸部和腹部为黄绿色;眼睛和鸟喙之间蓝黑色;头顶深绿色,头部两侧和颈部为玫瑰红色,下颏和脸颊下方有一圈黑色的环状羽毛;背部上方为黄色,并带有点蓝灰色,背部下方浅蓝色;翅膀内侧覆羽黄色;尾巴上方和内侧覆羽、大腿的羽毛均为浅绿色;中间尾羽为蓝色,尖端颜色较浅;上鸟喙红色,下鸟喙黑棕色;虹膜黄白色。雌鸟颈部为绿色,脸颊下方的环状羽毛为绿色,脸颊上方为深桔红色,尾羽较短,上下鸟喙均为黑棕色。幼鸟头部大部分为绿色,仅点缀的散布些桔红色;年幼的雄鸟背部下方会出现少许蓝色;尾羽较短;上下鸟喙均为棕色,有些年幼的雄鸟上喙会出现一点红色;幼鸟需要30个月才能长到和成鸟相同的羽色。

大小量度:体长♂400-420mm,嘴峰(自腊膜)♂21-24mm,♀20-22mm;翅♂147-155mm,♀143-148mm;尾♂215-270mm,♀154-201mm;跗♂15-17mm,♀16-17mm。(注: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

长尾鹦鹉,留鸟。通常至多组成20只左右的群体,可能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迁移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来决定;有时候也会和当地另外一种蓝腰鹦鹉一起在树顶觅食。平时不会一直停留在原处,会不停的移动觅食,会先快速地爬到树枝上,然后再飞往隔壁的树上,叫声相当吵杂,在很远就可以听见;在清晨日出后立刻就会出发觅食,大多在树木的高处活动,下午仍旧会继续觅食,直到天色昏暗才会飞回栖息的树木上过夜。长尾鹦鹉主要以水果(露兜树木瓜树的果实)、种子、花朵、植物嫩芽、树木嫩叶等为食。有时候会前往油棕榈园觅食,造成作物相当程度的损害。食物包括各种浆果木瓜粉、槟榔、各种栽培和野生水果、种子以及玉米等栽培谷物。是一种好奇的物种,经常被看到在环境中玩耍棍子或其他材料。

栖息环境

长尾鹦鹉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红树林区、沼泽区、雨林边缘、次要林区、部分被开垦的地区、棕榈园区;偶尔也会前往市郊,在公园或者花园的高大树木上休憩。能够生活在各种栖息地,如沼泽森林、低地常绿林、油棕园、椰子园、花园、公园,并经常出现在农业地区(尤其是那些生长热带水果和种子的地方)。通常出现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地方。

繁殖方式

长尾鹦鹉的繁殖期2-5月,大多会将巢筑在空心树干或是枯死树洞内;一次产2-3枚卵,孵化期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7周,幼鸟在离巢後14天可以独立。马来半岛的鸟类倾向于在12月至2月繁殖,而尼科巴群岛安达曼群岛的鸟类倾向于在2月至3月繁殖。雌鸟倾向于产下一窝约2到4枚,大小约为30.5 x 24.5毫米的蛋。蛋孵化通常需要大约23至24天。早成雏大约在7周大时离巢。

分布范围

长尾鹦鹉分布于马来西亚南部、新加坡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的奈氏岛、曼谷、中国四川等地。

种群情况

种群现状

由于该物种赖以生存的低地森林被人类大量采伐,该物种经历了数量快速下降的过程,因此被认为是近危物种。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通过人类而改变的环境,作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栖息地,所以不再被认为更具生存威胁。长尾鹦鹉的许多自然栖息地受到森林砍伐和非法采伐的威胁。非法宠物贸易的捕捉也对该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保护级别

长尾鹦鹉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长尾鹦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中国二类保护动物。

亚种分化

参考资料

长尾鹦鹉.www.cnbird.org.cn.2024-10-04

长尾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www.69jie.com.2024-10-04

Psittacula longicauda.The IUCN Red List.201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