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原名理陶、李涛,笔名鲁氓等,1925年出生于如皋市,中国当代诗人。大学肄业。

1941年下半年,沙白转到南通中学读高中,期间写下诗作《赑屃的叹息》,得到编辑顾迅一的鼓励和推荐。战争年代因时局动荡,他用过多个笔名发表作品。高中毕业后读了“纺织工程”,但诗歌热爱未减。1953年,沙白调到上海国棉八厂工作,以鲁氓笔名出版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诗集《走向生活》。1958年,沙白调入《萌芽》任诗歌编辑,步入职业创作之路。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沙白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直至离休。1982年,沙白作品《洞庭秋色赋》获《诗刊》优秀作品奖。2004年9月16日,沙白的诗集《独享寂寞》获得首届艾青诗歌文学奖。

人物经历

1925年,沙白出生于如皋市白蒲镇郊。他在幼年时进入白蒲小学学习,受到一位朱姓国文老师的文学启蒙,内心种下了诗歌的种子。

1941年下半年,沙白转入南通中学读高中。当时南通城在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统治下,形势复杂且残酷。1943年3月,他以孔子庙中驮碑的“赑屃”为题,创作了诗作《赑屃的叹息》,象征沦陷区人民在历史和现实重压下的深重苦难。该诗发表后,编辑顾迅一找到沙白予以鼓励,并将其推荐给《诗歌线》发表。《诗歌线》由章品镇主编,章品镇被誉为江苏省文坛的“伯乐”,重视青年才俊。从此,沙白开始陆续写诗,并在《诗歌线》及其他几家副刊上发表作品,仅在《诗歌线》就发表了27首诗。由于时局动荡,在这期间他使用了多达14个笔名。

高中毕业后,沙白选择了纺织工程专业,因学业紧张一度辍笔。尽管身处战乱,他对诗歌的热爱丝毫未减:“即使走遍天涯,无论什么职业,诗歌的种子始终如存活的生命深埋在我的心底,‘当春乃发生’。”

1953年,沙白因纺织工程背景被调到上海国棉八厂,担任党委秘书、宣传部长。这期间,他深入车间一线,以鲁氓的笔名出版了一本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诗集《走向生活》。1958年,沙白调入《萌芽》任诗歌编辑,正式步入职业诗歌创作之路。在此期间,他在《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上发表了《试航》、《引水员》等反映工人生活的诗作,受到好评。

1960年,《萌芽》停刊。两年后,沙白调至南通市文联工作,历任秘书长和文联副主席,由此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新里程。发表于全国各大诗刊或文艺杂志。其间结集出版了《江南人家》《沙白诗选》等诗集。

1962年3月,诗作《水乡行》在《诗刊》一经发表,便受到了诗歌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1978年8月到1979年初,沙白被借调到《诗刊》编辑部参与编选《建国三十年诗选》。这期间,他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诗歌座谈会。会后,沙白诗潮涌动,写下短诗《新月》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向往。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次年,沙白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直至离休。随后在2004年9月16日,中国诗歌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届艾青诗歌文学奖”颁奖典礼,沙白的诗集《独享寂寞》收获了中国诗坛最为崇高的声誉。

主要作品

诗集作品

参考资料:

散文集作品

所获荣誉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文坛记忆 | 识途犹抱百年心:沙白.江苏作家网.2024-10-26

沙白.中国作家网.2024-10-26

文坛记忆 | 识途犹抱百年心:沙白.微信公众号.2024-10-26

沙白散文选.豆瓣读书.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