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振俗(1918年-1990年)是一位出生于陕西长安的秦腔男演员,工丑行。他代表剧目有《杨三小》、《教学》、《看病》、《打城隍》等。阎振俗曾荣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并与人合作编写的《送猪》获剧本、导演一等奖。由于成绩卓著,阎振俗曾任陕西省秦腔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盟盟员、陕西省剧协会会员。阎振俗的演艺经历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自幼观看金盛班名艺人“仁义”李有德的丑角戏,主工靠把武生。他参演的《刘巧儿》、《屈原》、《宫子奇》、《江姐》、《窦娥冤》、《十五贯》等戏都远近闻名。

人物生平

演艺经历

11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先学须生,后因嗓子倒仓,改习丑行。

1935年后陆续辗转入蒲城竞存社、陪风社,西安正艺社,国民党22军剧团、17军猛进剧团。

1948年回家务农,做小本生意。解放后,参加三原明正社,又随团并入咸阳专区文工团,后转入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又随团并入陕西省戏曲剧院。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阎振俗的表演风格独特,融合了幽默与严肃、冷峻与热烈,其嘴上功夫深厚,带有须生念白的扎实功底。他注重运用突出的外形特点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如在《两颗铃》中饰演的少将特务103、《夺印》中的陈景宜、《刘巧儿》中的王寿昌,虽然都演绎跛脚角色,但每个角色的跛行方式都各不相同,有的是“栽蹄跛”,有的是“提跨跛”,展现了他对角色细节的精准把握。

为了演好103伪装卖烧鸡的场景,他特地拜西安市一位卖烧鸡的老者为师,熟悉生活,掌握人物性格和语言。为了练好跛脚,他甚至与骨科大夫结交朋友,学习相关知识。在排练《十五贯》时,他专门购买了一只小白鼠,细心观察其习性和动作,这启发了他用手、眼、腿、脚的小动作来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一个浑身鼠气的娄阿鼠形象。

在《窦娥冤》中,他饰演的张驴儿运用了稍子功的技巧,这在丑行表演中是非常独到的。他亲手制作了许多演出所用的道具,并有新的创造,如《教学》一剧中,他制作了一副能上下摆动的发辫子,增强了演出效果。他的盒式盒式录音磁带如《教学》《杨三小》《看病》等在音像市场十分畅销,深受听众喜爱。有人赞誉他的表演“随便抓哏,形象古怪,思想机智,滑稽可爱”。他善于随机应变,平日善于观察时俗环境,编演了反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战争、新婚姻法等内容的快板剧。此外,他还制作了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盆、手杖、小凳、烟灰缸、衣架等根雕艺术品,上面雕刻着各种动物图案,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也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舞台表演艺术想象。

社会任职

曾任陕西省秦腔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陕西省剧协会会员。

获奖荣誉

阎振俗曾荣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

1960年与人合作编写的《送猪》获剧本、导演一等奖

参考资料

阎振俗:历尽艰辛话丑行——回忆我的秦腔艺术生涯.秦腔大观园.2024-08-02

西北戏曲界的“丑角奇才”阎振俗 .搜狐网.2024-08-02

阎振俗:易俗社学艺工须生(附精彩音视频).秦之声.2024-08-02

阎振俗.中国戏剧网.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