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乡为清代地名,位于安岳县境南部,隶属大清国西蜀四川北道潼川府安岳县。清朝时期安岳县设10乡38个场,同化乡大致范围包括今安岳县辖之岳源乡、文化镇、九龙乡、大平镇、南薰镇、天林镇、天宝乡、清流镇、共和乡、护建镇等10个乡镇行政区域。同化乡治为天林场,今安岳县天林镇场镇。
建制沿革
同化乡为清代安岳县下辖乡名。
清初。安岳县以10家为牌,10牌为甲,10甲为保,保以上设乡。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安岳县属潼川府,川北道。
爱新觉罗·旻宁时(公元1821-1850年),安岳县设在城乡、附郭乡、喜井乡、同化乡、长宁乡、折桂乡、永康乡、赖兴乡、保安乡、咸通乡等10乡36个场。
清末,安岳县新置坳店场(治今南薰镇),属同化乡;新置横庙场(治今横庙乡),属喜井乡。全县设同化乡等10乡38个场。同化乡辖天林场、太平场镇、清流场、先锋镇、石佛场、坳店场共6个场。
民国初,安岳县设区、乡、场、镇建制。同化乡析撤分设。
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安岳改场为乡,废同化乡等原10乡名,全县新设43乡。同化乡建制正式成为安岳县历史。
治理地域
同化乡位于安岳县境南部。
历史上的同化乡大致范围包括1986年安岳县辖之岳源乡(旧称岳源场)、新民乡(清为水口寺,现已并入文化镇)、文化乡(清为石佛场,已撤乡置镇)、九龙乡、大平镇(清为太平场、河边场、洪庙场)、南薰镇(清为坳店场,已撤乡置镇)、天林乡(清为天林场,已撤乡置镇)、护建乡(清为观音场,已撤乡置镇)、天宝乡、清流乡(清为清流场,已撤乡置镇)、共和乡(清为方家沟)。
参考资料
湖广填四川与安岳姓氏源流(第8页).豆丁网.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