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爵祠
杨爵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民国二十五年修缮,坐北朝南,由前厅、后殿组成。2004年8月30日被公布为富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杨爵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民国二十五年修缮,坐北朝南,由前厅、后殿组成,面阔8.2米,进深11.1米,是一处较为重要的关中民间建筑,对研究明代关中北部宗教建筑、祭祀习俗及杨氏家族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04年8月30日被公布为富平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爵(1493—1549),字伯修,号山,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笃村人。杨爵自幼家贫,年二十始读书,燃薪代烛,耕读相间,师从明代关学巨匠韩邦奇,诗词歌赋造诣颇深,以学行名。明嘉靖八年(1529)进士,初授八品京官行人,以“弥灾变安黎庶”之《固邦本疏》升山东省、河南省监察等地监察御史,又以“痛陈五弊”之《龙治道疏》身陷囹,狱中不忘“治国安民”而作《狱中谏书》,著成《周易辨说》、《中庸解》等书。杨爵为人刚直,不畏权势,奉亲孝母,德传后世。隆庆年间追赠光禄卿,万历年间赐谥忠介,史有“北杨南海(海瑞)”之称。毛泽东曾以“靡不有初”作评。
2014年7月,富平县文物局、老庙镇和笃祜村共同筹资160万余元,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杨爵祠堂进行了整修,现已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杨爵祠堂布展共分三部分:
第一展厅为杨爵史籍展,主要展示杨爵所陈三疏、杨爵传、杨爵诗词、杨爵家书等,并辅以杨爵塑像及家人挂像。
第二展厅为杨爵碑石展,主要展示与杨爵有关的碑石、题刻等,并辅以简介。
第三展厅为杨爵生平展,主要通过对史书所载和民间传说进行挖掘整理,展示杨爵的重要故事;在此基础上,建设为“富平县廉政教育展厅”,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历史传统教育,树立清正为民、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营造遵纪守法、公平正义、求真务实、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廉政文化氛围。
杨爵祠堂的整修以及布展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富平县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独创了“县保管理三结合”的经验,即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县级文保单位管理与群众集资共建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为做好县级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系富平县首个廉政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