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葫芦引\u003e是乡土作家周同宾的叙事散文集,

基本情况

名称;\u003c葫芦引\u003e

作者;周同宾

书号;

出版社

初版时间

类别;散文

语种;中文;汉语

简介

散文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以短小的篇幅,清新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情的关注,反映了农村的沧桑变革,农民的心路历程,充满清纯真挚的乡情、乡韵、乡思、乡愁。

作者

相关介绍参见百科人物词条周同宾.点击链接了解.

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

周同宾是一个散文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他认为“文采的有无,文学的强弱,文化品位的高低”决定着散文的成败。明确地说,“欣赏散文,主要欣赏语言”;认为“时移世易,那些思想、感情可能无多大价值,但风格的语言却永远有欣赏价值”。这种思想指导着他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语言很有个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凝练:以散句短句为主,间以骈词对句,简洁明快,亲切,少有冗句冗字。比如:“五驴他女人,长得洋人儿一样,穿得青菜一样,就是不做活儿,成天这家串串,那家坐坐,东家柿子西家梨,张家婶子李家姨,黄大大,黑大大,说不完的旷话儿。”一个到处招惹是非说人短长的乡间长舌妇活现眼前。同时,他的散文也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言语。他很重视民间文艺,说“我喜欢民俗音乐、爱听地方戏和曲艺。我觉得,这些民间作品有着清新质朴的美,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我们耍笔杆的人所创造不出来的”。这和古典有韵文学一起,影响着他的语言,滋养着其文字的节奏和韵律。

他的散文,富有农民特色的语言俯拾皆是。此外,在纯粹的农民话语中还穿插了许多民俗音乐、谚语,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文化味,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他曾经专门收集民歌民俗音乐,并且动情地说,这些都是民间的诗。从语言特色上看,他的散文表现出雅俗兼容的艺术品格。他还善于用语言创造意境,表现色彩、明暗和场面。比如:“山头的树林,浓绿中带几分茄花紫;山间的宿雾,洁白中带几分玫瑰红;山坡上那一片片野菊,白生生的,黄澄澄的,由于露水浸润,更显得妩媚、明丽。”仿佛中国的山水画,色彩鲜明,浓淡相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