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成立于1978年,是由从事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是国际吸气式发动机学会、国际传热传质学会、国际传热传质大会、国际燃烧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的中国代表。

截至2013年6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有会员五千余人,设有七个学科分会。

历史沿革

1978年10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在杭州莫干山召开成立大会。

198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经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

1992年8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召开。

1999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

2004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009年10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大连市召开。

2014年11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暨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在西安市召开。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 最高权力机构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并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推荐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科普作品;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 学科分会

截至2013年6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设有七个学科分会。

组织会员

• 会员种类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会员种类: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

1、个人会员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以上的工程热物理学学科科技人员;

二、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工程热物理学学科科技人员;

三、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研究、教学、生产、企事业单位、科学教育组织管理部门从事工程热物理学学科工作三年以上,并有一定学术水平者;或虽非高等院校毕业,但已具有相当于该条规定的工作经验和学术水平的科技人员;

四、热心和积极支持学会工作,并从事有关学科工作的领导干部。

2、单位会员需符合下列条件:

与工程热物理学学科有关,有一定数量科技队伍,并参加和支持学会各项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 入会退会

1、入会条件

申请加入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学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学会的意愿;

三、在学会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2、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3、退会说明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一(一般最多三年)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学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学会章程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 权利和义务

1、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学会的活动;

三、获得学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学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六、学会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2、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学会的决议;

二、维护学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学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学会组织的活动;

七、学会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业务资产

• 业务范围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业务范围是:

一、积极开展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定期召开工程热物理学术会议,研讨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推动自主创新,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活动,繁荣中国工程热物理科学技术事业。

二、积极推动和组织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高新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技术开发,努力发展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开展民间国际学术交流,发展同中国国境、外科学技术团体及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作与友好往来。

四、普及工程热物理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

五、对国家有关工程热物理的科技发展战略、重要科学技术政策和有关国家事务的科学决策发挥咨询作用,积极地提出建设性建议。

六、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有关工程热物理的科技学术书刊及相关的音像制品,传播科学技术信息。

七、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承担有关工程热物理的科技项目评估;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开展工程热物理的科技成果鉴定和表彰奖励,接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组织、举办科技展览。

八、举办与工程热物理相关的培训班、讲习班、进修班,努力搞好继续教育,积极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并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人才。

九、为工程热物理科技工作者搞好相关服务,向有关部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

• 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 学术年会

2014年11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在西安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大会共收录论文2208篇,设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力学、传热传质、燃烧、多相流、内流流体、流体机械等6个分会,4个大会报告,106个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相关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传热传质学术会议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于每年10月至11月间举办。会议主题涵盖热传导、对流换热、相变换热、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辐射换热、微小尺度传热、生物换热、数值计算、测量及显示技术、工业应用、换热器及其它等若干领域。

2018年10月13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举行。

报刊资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EI工程索引(美)(2016)《Preview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美)《文摘杂志》(俄)JP《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收录。

人才培养

• 奖项设置

吴仲华奖励基金

2007年,“吴仲华奖励基金”是在吴仲华先生九十华诞之际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共同发起设立。

“吴仲华奖励基金”是为发扬吴仲华先生的爱国、奉献、拼搏精神,促进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培育有志于在中国国内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人才和研究生,“吴仲华奖励基金”面向全中国,奖励在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科研成绩突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研究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徽是由学会英文名缩写字母CSET和简洁火焰图案组成。

精神文化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宗旨: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要反映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攀登工程热物理科学技术高峰、出成果、出人才而努力奋斗。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和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历史.mfpe.xjtu.edu.cn.2019-12-24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建设成就.www.360kuai.com.2019-12-24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人才培养.www.etp.ac.cn.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