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综合税制

综合税制

综合税制是指对纳税人在特定期间内的所有所得,无论其来源和形式如何,进行综合计算并征收所得税的一种制度。这种税制采用累进税率,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税务机关审核后征收。综合税制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现已为多个国家所采用。

特点

综合税制的特点在于,它不区分所得的来源和形式,而是将所有的所得加总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计税。这一制度的设计理念是,由于所得税本质上是对个人的征税,因此应根据个人的整体负担能力来确定应税所得,然后按照统一的累进税率进行征收。综合税制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最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和支付能力,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然而,如果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或者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不高,那么综合税制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优缺点

优势

1. 能够充分体现“量能课征”的公平原则,因为综合税制能够反映纳税人在一定时期的收入水平和纳税能力,既能够实行差别课税,又能够采用累进税率全面课征。

2. 能够充分体现“源泉课税”的法治原则,因为综合税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税收流失,防止降低适用税率,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3. 能够充分体现“税收管理”的效率原则,因为综合税制能够方便税务部门对各项收入来源进行稽征,同时也方便纳税人对各项收入来源进行汇总申报。

不足

1. 如果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不高,那么综合税制的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2. 综合计税要求有较完善的征收管理制度和纳税人较高的纳税意识,否则在征管上会出现漏洞。

发展现状

综合税制最初在19世纪中叶的德国普鲁士邦形成,后来被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采用。它是当代所得税课征制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世界上大部分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都实行综合课税模式。

应用与发展

条件

成熟条件

- 政府和财税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的重视增强,为实施分类综合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 已经实施多年的源泉扣缴制度和近年开始实施的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为推行分类综合税制奠定了征管基础。

- 正在逐步建立完善的个人纳税档案,为实施分类综合税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

- 迅猛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为实施分类综合税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 完善的身份登记和户籍制度,为分类综合税制的实施奠定了管理基础。

- 税法宣传深入人心,为分类综合税制的实施奠定了舆论基础。

缺乏条件

- 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不平衡。

- 征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的征管水平尚不足以应对综合与分类税制的复杂性和高成本。

- 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方面的手段和其他外部配套措施尚未健全,难以全面监控个人收入。

- 信息化基础未达标,尚未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和每个纳税人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

措施

强化内部管理

- 加强税法宣传,增强公民依法纳税意识。

- 实行双向申报制度,培养纳税意识,为综合分类汇总申报奠定基础。

- 改善征管条件,加大投入,建立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

- 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

完善外部配套

- 加强现金管理,限制现金流通量。

- 建立个人存款及其他财产的实名制度。

- 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协税护税网络。

- 开征其他配套税种,如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险税。

- 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为每个纳税人建立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

先试点后推广

- 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

- 扩大税基,涵盖所有可计量纳税能力的收入。

- 在方案设计中,注重税率、费用扣除等方面的研究,确保方案全面、简便、合理、适用。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综合税制是什么.新浪.2024-10-24

个人所得税与综合税制的比较 .文库.2024-10-24

个人所得税中 分类综合税制.法行宝.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