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是省级油料、杂粮和特色经济作物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

研究所主要从事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和玉米、番薯、马铃薯、山药、食用豆等杂粮及特色经济作物的遗传与育种、引种鉴定及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截至2018年1月,研究所设有5个业务研究室,在职科研人员31人。

历史沿革

1934年,江西农业院设立作物组,1950年改为“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系”。

1975年12月更名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旱作物室”。

1984年组建为省级独立专业研究所,即“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旱作物研究所”。

2008年12月18日更名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8年1月,研究所共有职工43人,在职科研人员31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科研团队中博士10人(博士后1人)、硕士11人;研究员8人(二级岗研究员1人、三级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0人;设有院士工作站1个,引进“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江西省油菜产业技术首席专家1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对象2人。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月,研究所按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室、油料作物研究室、大豆研究室、番薯研究室、杂粮研究室等5个业务研究室。

研究所建有国家油料中心南昌分中心、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西科学观测试验站、江西省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十二五”以来,研究所荣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项,其中主持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3项,参与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科技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16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35个(其中国审定品种2个),制定地方标准6个。

论文项目

“十二五”以来,研究所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8篇,其中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5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

参考资料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简介.江西省农业科学院.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