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艺语》为陈履生关于艺术、艺术家及绘画作品等的文章结集。内容从自己的成长学艺经历起,至师友杂谈录,对中国绘画和艺术的介绍,主要是个人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观点和意见,由此阐发中国绘画在当代的表现,即继承与发扬的问题。对老一代艺术家,也是他的师长们的肯定和褒奖,呈现出中国绘画在近几十年来的丰富灿烂,而盛世之年博物馆美术馆在此间的职能与交流作用,也是作者的着眼点。体现出作者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地与水准,窥中国艺坛于一斑。是本总结与记录之作。

作者简介

陈履生,1956年生于扬中市。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任古典美术编辑室编辑、主任。2002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任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常务副主编。2010年调中国国家博物馆任馆长助理,2010年11月至2016年8月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30余年来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并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获“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二等奖”,获文艺报2005年“年度理论创新”奖,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5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获文化部2006年优秀专家称号,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出版著作(包括编著)50余种,其中有《红旗飘飘》、《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发表各种论文数百篇。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5种、文集2种。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和油灯博物馆。

同时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贵阳孔学堂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首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外交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图书目录

起步

黄瓜园的记忆

镇江市高考之后

学书自述

我与摄影

画树题跋

文人的书房

机遇与眼光

《功甫帖》真伪的争议

看《清明上河图

艺术的搓衣板

科勒·穆勒夫人的“任性”

曾经的海上

不可复制的威尼斯双年展

世博会的检验

亚马逊伊瓜苏市

为什么要美术馆、博物馆

私人博物馆

温肇桐

何燕明与陈笳咏

李可染:可贵的江山小景

林风眠的故事会

张仃先生的事业和创造

黄苗子的艺术特色

黄永玉先生八十后新作

朱振南:在语言的矛盾和冲突中调和水墨

我看邵璞的焦墨

傅申先生书法近作感怀

靳尚谊与毛泽东像

袁运甫先生致敬

黄致阳:符号构成的趣味

寄语远行者

李树基的艺术趣味

吴长江:连接传统的延伸

韩美林雕塑“母与子”

何水法画展

冯远的《世纪智者》

广军的贺年版画

程小琪的画

读《仰观集

华人美术教授在美国

重振中国文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