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语言批评

语言批评

语言批评,特别是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随后被广泛接受。

历史背景

英美新批评是继俄罗斯形式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批评流派,有些学者将其视为现代文学理论的起点。这一称呼来源于美国现代文学批评家兰色姆1941年的著作《新批评》,他在书中讨论了爱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批评理论,并将他们称为“新批评家”。新批评是在对浪漫主义批评观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反对浪漫主义的美学观念。20世纪初期,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文论受到严重挑战,其强调的文学“外部研究”方法遭到质疑。新批评主张回归文学本身,关注文学性,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本内部而非作者或读者的主观意图或解读。

理论与发展

新批评的第一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提出语义批评,强调文学内部的结构组织和语言多义性。托马斯·艾略特提出的“有机整体观”将每个文学作品视为有机整体,并将文学作为一个更大的有机体来看待。韦勒克则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结构研究,主张用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此外,还有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布鲁克斯的“细读法”、燕卜荪的“复义理论”、维姆萨特的“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等众多批评家的贡献。新批评在20世纪40至50年代达到高峰,影响遍及英美的文学理论界和大学校园。尽管新批评的热潮已过,但它开创的理念和方法,如“细读法”及其术语,已成为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并继续影响后世的研究。

参考资料

西方文论笔记——英美“新批评”.知乎专栏.2024-11-05

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百度文库.2024-11-05

I·A·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是什么?.百度教育.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