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豫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市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1407),授为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述祖时进为郎中。
人物经历
松江区太守明日来; 明朝年间,有一个名叫赵豫的官员,在他任松江太守期间,遇到有人击鼓告 状,如是民事纠纷,他不是马上升堂断案,而是用轻描淡写的;明日来;三个字 打发他们回家。日子久了,民间就有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传言. 对于这样一种做法,赵豫自有他的一番道理,他说世上有不少官司,其实并 不严重,根本就不需要面红耳赤对簿公堂。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人有时只为的是一口气,人在气头上,难免不冷静,倒不如让他们回去呆一个晚 上,消消气,去去火。说不定就会反省自己,怒气自消,互相原谅,言归于好.
这样一来,大家都没伤了和气,太守也不必费时间调解,岂不是两省事. 原来,太守的;明日来;断案法则,就是创造一个缓冲的机会,避免火上浇 油。据史料记载,赵豫在松江区做太守15年,地方政通人和,百姓拥护。由此看来, 赵姓独创的;明日来;断案法则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星星点灯: 想来人生于世,不可能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一旦遇到什么不虞之事,恼火 之举。不妨学一学松江太守赵豫,来它个明天再说,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因一时 冲动而铸成大错,而且有利于冷静下来,将一时愤怒转化为思考的时间,仔细地 权衡利弊,认真地看待得失,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让人生少走弯路,让生命少 一些无奈和遗憾.
历史记载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市,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县主簿,未上,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述祖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区,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市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市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区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市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镇岳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市知府南昌市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市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宁波市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刘启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省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市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