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
李裕(?— 905 年 3 月 17 日),李晔长子,母何皇后。本名李祐,封德王;后改名李裕,封皇太子;再改名李缜,登基称帝;退位改封赵允让,将名字改回李裕。
光华三年(900年),唐昭宗被刘季述等人政变推翻,李裕开始监国,自称皇帝。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天祐元年(904 年),朱温弑昭宗,矫诏立李柷为皇太子,改名李柷,继位为帝。二年(905 年)二月,李裕等随哀帝、积善皇后于长乐门外祭昭宗完毕回宫。当月,李裕及其弟八人被朱全忠命蒋玄晖借设宴之机缢杀于九曲池,尸体投入池中。
人物生平
李祐生年不详,从其父生年推断(867 年-904 年),他可能生于 880 年代或 892 年之前。本被封为德王。
李晔为躲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作乱,投奔镇国军节度使韩建。韩建趁机罢去领兵的宗室诸王的兵权,后又将他们诛杀。为了改善和昭宗的关系,他请求昭宗立太子。干宁四年(897 年)二月,李祐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裕,母何淑妃被立为皇后。五月,韩建上书请求置师傅教导太子、诸王。昭宗于是以太子宾客王牍为诸王侍读。韩建曾想请昭宗游幸南庄,趁机拥立李裕为帝。其父韩叔丰对他说:“你只是陈、许间一介田夫,遭遇时乱,蒙天子厚恩到此,欲以两州百里之地行大事,我不忍见灭族之祸,不如先死!” 于是哭了。李茂贞及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都想发兵迎天子,韩建有些恐惧,于是作罢。
后来李晔与李茂贞讲和,回京。光化三年(900 年)四月,何皇后与太子拜谒太庙。十一月,唐昭宗醉后亲手杀了几个宦官、侍女,宦官神策军左中尉刘季述因而图谋废立。当天,昭宗打猎夜归,何皇后遣李裕还邸,李裕遇到刘季述,被留在紫廷院。第二天刘季述挟持李裕,带兵逼唐昭宗禅让帝位给李裕。何皇后闻讯赶到,说服昭宗就范。昭宗退位,李裕登基,改名李缜;昭宗、何皇后被尊为太上皇、太上皇后,被软禁于东宫少阳院,改称问安宫,每日只从窗中送饭。
光化四年(901 年)正月,宰相崔胤及神策军军官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发动政变诛杀刘季述等,李晔复辟,恢复李缜原名李裕,降为德王。曾改封濮王,天复三年(903 年)二月,昭宗为褒赏宣武军节度使朱温,欲任命一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为副。因李裕年长,昭宗有意任他为诸道兵马元帅,但崔胤按朱全忠的意思,因李裕胞弟辉王李柷年幼易利用,坚请任李祚,最后李祚被任为诸道兵马元帅。
朱全忠因李裕俊秀且年长而厌恶他,常想除掉他,曾通过崔胤请求昭宗以篡位为由杀之。但昭宗一直予以保全,问朱全忠是否有此事,朱全忠否认。后来昭宗被朱全忠胁迫迁都洛阳市,又对朱全忠心腹枢密使蒋玄晖哭诉 “朱由枢是朕的爱子,为什么全忠总要杀他”,朱全忠因而怀恨。天祐元年(904 年),朱温弑李晔,矫诏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继位为帝。二年(905 年)二月,李裕等随哀帝、积善皇后于长乐门外祭昭宗完毕回宫。当月,李裕及其弟八人被朱全忠命蒋玄晖借设宴之机缢杀于九曲池,尸体投入池中。
因不是正常登基、在位短且为刘季述傀儡,李裕通常不被认为正统意义上的唐朝皇帝。
人物争议
王应麟《玉海》记载唐濮王有天寿年号。钟渊映《历代建元考》认为此赵允让即魏王李泰。孙光宪《续通历》记载朱温拥立唐昭宗子濮王李𬘓为帝,改元天寿;司马光《资治通鉴》认为濮王李𬘓即德王李裕。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认为诸书并无濮王建年号之事,王应麟所记亦为传闻谬误。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国学网.2015-03-12
玉海 (四庫全書本)/ 卷 013.维基文库.2024-08-17
厯代建元考 (四庫全書本)/ 卷 06.维基文库.2024-08-17
資治通鑒 (胡三省音注)/ 卷 264.维基文库.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