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书勤(1941年2月8日-2015年10月8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大第一届本科生,自196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俞书勤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激光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离子激发态光谱和DNA光复活机理的研究。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奖项。

人物经历

1958年,俞书勤从上海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5803),成为中国科大第一届本科生。196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间,他在美国犹他大学化学系进修。1982年至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副主任。1987年至1996年,任化学物理系主任。1996年至1999年,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2004年,被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10月8日,在美国逝世,享年74岁。

学术贡献

俞书勤长期致力于激光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项目的研发。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博士点基金一项,发表了超过150篇学术论文,并编写了《微观化学反应》一书。2002年,《化学物理学报》在他直接负责下成为SCI收录期刊,提升了中国学术刊物的国际影响力。俞书勤曾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中科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教育理念与实践

俞书勤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采用双语教学法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分子反应动力学相关课程。他提出班级应配备教授导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曾担任三届本科生导师,积极参与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在化学物理系任职期间,他推动了教学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完善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体系。俞书勤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成功引入多位院士和学者,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和提升。

获得荣誉

俞书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师德标兵”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此外,他还于1997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人物评价

俞书勤以其对工作的高度投入和对学生的热情关怀而受到赞誉。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公正无私的态度,使他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解决矛盾,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他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引导,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素养。

参考资料

俞书勤.俞书勤.2024-11-12

纪念俞书勤教授.俞书勤.2024-11-12

俞书勤:最好的学院院长走了.俞书勤:最好的学院院长走了.2024-11-12